寶寶肌膚的印象通常是“白拋拋,幼咪咪”,這是因為他們肌膚稚嫩脆弱,更容易受到刺激而引發疹子,這可能是身體不適的征兆。不過,大多數情況下,疹子會在幾天后自然恢復。如果疹子嚴重或伴有發燒,則應立即就醫,找出引發疹子的原因并進行治療。下面,我將為大家分享嬰兒如何確定是否患有疹子,以及如何治療。

新生兒至四個月大的寶寶,最困擾家長的就是脂漏性皮膚炎,大約有九成的寶寶會患上這種病。剛出生的寶寶可能不會出現癥狀,但滿月后就會慢慢出現,兩、三個月大的時候最嚴重,可能在臉部、頭皮或身上皺折處出現黃色的油性結痂,伴隨著些許的紅腫,嚴重時可能會滲出組織液,大約在四個月大以后才會漸漸復原。

嬰兒出疹子的識別與治療

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體質性問題,也可能是皮屑芽胞菌過度增生導致的。不過,這種病癥并不會讓寶寶感到很癢,而在患部不停搔抓。只要父母妥善照顧,大約在寶寶四個月大以后就會慢慢恢復。

另一方面,異位性皮膚炎也是由于過敏體質導致的皮膚上的濕疹,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反復出現大約半年時間。寶寶在四個月大以后,發疹子的原因就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如果疹子出現在特定部位,例如手臂、大腿及小腿等,可能會導致長大后也有過敏體質。因此,父母更要細心照顧,這種病癥可能會伴隨寶寶一生。

異位性皮膚炎的引發原因也是過敏體質,所以預防重點就是做好皮膚保養。除非身體真的很臟,兩歲以內的寶寶都盡量用清水洗澡,不要使用清潔劑,尤其秋冬時節更要用清水洗。如果寶寶容易長濕疹、已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或皮膚比較乾燥,洗澡時除了用清水洗以外,水溫要保持在攝氏40度以內,洗澡時間也不宜過長,最多15至20分鐘。洗完澡后,要馬上幫寶寶擦乳液,此時乳液的保濕效果較好,而頭部的清潔則可使用洗發精洗凈。如果寶寶患有較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建議抽血檢驗其過敏原為何。

此外,由于寶寶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其皮膚對抗細菌的能力較差,所以容易被細菌感染,而有毛囊炎或是膿痂疹。除了口服藥以外,依照醫囑,洗澡時可加入稀釋過的殺菌成分,如雙氧水。

總的來說,寶寶患上了疹子,父母不必過于恐慌,只要細心觀察和治療,就可以幫助寶寶度過這段時期。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