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寶寶在家人轉身的瞬間就可能發生意外摔倒,輕者可能只是擦破皮,重者可能就會摔裂牙齒、甚至斷牙。面對這樣的緊急突發情況,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摔斷的牙齒還能得到補救嗎?

牙外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局部健康,例如,牙齒缺失后可能導致美觀、發音、咀嚼和牙齒排列的問題。當損失較為嚴重,涉及到牙髓(牙神經)時,可能會出現疼痛、腫脹等癥狀。嚴重的牙外傷還可能導致牙齒的喪失。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需要終身佩戴假牙,這會給他們的未來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

此外,牙齒形態和功能的損傷可能對孩子的身心產生影響,嚴重時還可能危及孩子的全身健康。因此,即使牙齒沒有折斷,受傷后也應及時就醫,定期復查,有問題及時解決,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后果。

牙齒受到碰撞或打擊力量不太大時,可能會出現牙齒震蕩。患兒可能沒有癥狀,或者只是感到牙齒酸痛,上下牙咬合時有不適感。由于沒有牙齒缺失,患兒和家長往往忽略而很少立刻就醫。然而,牙齒受傷后,無論傷勢輕重,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髓充血及根尖部牙髓組織水腫。

牙髓是位于牙齒內部空腔內的血管、神經等軟組織,是維護牙齒生活狀態的主要支柱。牙髓充血一般是可以恢復的,但如果受傷較重,可能會引起牙髓出血,根尖部的血管受擠壓斷裂,長期可能會出現牙髓壞死、牙冠變色、牙髓鈣化及牙根吸收等。因此,即使牙齒沒有折斷,受傷后也應及時就醫,定期復查,有問題及時解決,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牙齒受到震蕩后,應讓受傷的牙齒休息,至少兩周內避免用患牙咀嚼食物。孩子牙外傷的急救方法有以下幾點:

1、撿回脫落的牙齒:當牙齒完全脫位后,首先要找到摔落的牙齒,然后用流水沖洗牙齒表層的污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手或利器刮擦脫落牙表面,手持牙冠,注意不要接觸牙根。

2、保持落牙濕潤:要讓脫落的牙齒“活”過來,就需要保持牙根表面牙周膜的活性,也就是讓牙齒保持濕潤狀態。撿回牙齒后,不要用紙巾擦拭,而應將落牙放入牛奶、生理鹽水,或者把掉的牙齒放回口腔中。到達醫院后,立即將落牙交給醫生處理。

此外,運動時牙齒的保護也非常重要。運動可以提高孩子的協調能力,靈活大腦,強健身體,但運動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如何保護孩子的牙齒不受傷害呢?在運動之前,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戴上護腕、護膝等工具,但是很多家長卻忽視了對孩子牙齒的保護。其實只要戴上運動護齒套,就能有效避免牙齒外傷的發生。

8~10歲是恒前牙外傷的高發年齡。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動而且自我保護能力弱,因此建議家長為孩子定制個性化運動護齒套,在運動時戴上,可有效避免牙齒折斷或脫位的發生,運動護齒的顏色很豐富,隨孩子們個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