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成癮?如何讓孩子遠離零食?
孩子喜歡吃零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看到五花八門、花花綠綠的包裝,他們都會想摸一摸,嘗一嘗。滿足他們的自主意識需求。一歲半左右,孩子開始萌芽自己的自主意識,會開始有自己的主見,關于自己的事情他們會有更多的掌控權。吃零食其實是孩子自主意識的一個表現。滿足人際交往的需求。
2歲多的孩子其實已經有了交往和溝通的需求,對于語言能力不足的他們來說,“分享”的這種行為就是表達交往和溝通的一種很好的手段。在自家孩子身上,我發現他在吃零食時,會將自己喜歡零食拿出一部分給其他小朋友。看著對方吃了他的零食,他會很開心,然后繼續分享給對方。
孩子喜歡吃零食,家長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呢?不是嚴防死守,而應該是有原則的主動提供。如先生那般將零食全部收起,不讓孩子接觸的做法,只是片面、暫時的解決了孩子吃零食的這個行為,并不能真正的阻止住零食對孩子的誘惑。因為,就算我們可以在家庭中,一直保證讓孩子接觸不到零食,但是能夠保證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時也接觸不到零食,也不吃零食么?
動媽的弟弟就是一個最真實的例子——弟弟小時候身體不好,總生病。所以,在他小時候,家里什么零食都不會讓他看到,更不會給他主動提供什么零食。但是,等弟弟上了小學后,所有的零花錢都被他用來買了零食;上了初中寄宿學校后,一日三餐基本就是饅頭加零食,根本沒有多余的錢吃食堂的飯菜。那時的他對我說:“姐,零食其實沒那么好吃,但是我看到就想買,控制不住。”現在想想,這可能也是他在自我彌補和治愈自己的童年吧!
孩子吃零食,“八二”法則很重要。就如我們前面所說,孩子之所以喜歡吃零食,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好奇。而我們只要滿足了孩子的這個好奇心,家里就算很多零食,孩子也不會“如饑似渴”的一頓猛吃,甚至可能會對它們視而不見。那么,我們該如何引導和滿足孩子對零食的好奇心呢?
我們知道零食除了常見的“高鹽、高糖、高飽和脂肪”的“垃圾食品”外,還有很多健康的食物,如酸奶、干果和水果等。所以,給孩子吃的零食里面,我們不防重點提供這類健康零食,合理分配這些健康的零食和非健康的零食。如,可將這些健康零食和孩子日常飲食一起,占據每日攝入量的80%即可,剩余的20%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就算“不營養”其實影響也不大。
以動媽自家寶寶為例,動媽和先生就達成了一致——在每日的主食和奶之間,將一杯酸奶、適當干果、水果和一塊米餅一起放到一個食物分裝盤里,直接將這個盤子放在孩子可以夠得到的茶幾上,不藏著也不掖著,就讓孩子想吃就吃。幾天時間過去了,孩子也沒有再向之前那樣見到零食很親的感覺了,反而會將盤子里的零食分給我們吃。
今天,爺爺試著逗他,給他開了一包蝦片,他也只是拿了一片嘗嘗,就放到茶幾上,跑一邊玩兒去了。其實,小孩子吃零食真的沒那么恐怖,只要我們家長能夠把握好度和量,孩子也能健健康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