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引導孩子聽話,首先需要反省自己
孩子不聽話的現象多種多樣,輕則表現為孩子忽視父母的管教,重則與父母發生激烈的沖突。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許多父母未能掌握適當的管教方法,要么過于寬松,要么過于嚴格。過于寬松的管教可能導致孩子無法自主,過于嚴格的管教則可能傷害孩子的心靈。由此可見,孩子不聽話很大程度上是家長造成的。
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否犯有過度溺愛、無視或放任自流等錯誤。過度溺愛表現為對孩子在生活上過于關注、幫助,對孩子吃穿住行過度干預,對孩子犯錯時不予理睬。無視放任自流則是指父母對孩子管教的態度過于簡單化,認為孩子自然能夠變好,忽略了家庭和學校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忽視孩子的青春期問題則表現為對孩子的獨立性和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缺乏理解。期望過高、要求嚴格則可能導致孩子承受過大的壓力,影響性格、心理健康和人生態度。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必須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了解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然后正確引導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孩子從不聽話轉變為聽話,實現健康成長。父母應改變角色和教育觀念,從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改變為平等、探討式的雙向教育。
相關報道顯示,不聽話的孩子有勇氣和意志力,他們不愿意被父母束縛,這正是他們的成長所需。父母不必擔心孩子不聽話的現象,只要找到不聽話的根源,正確引導,就能促進孩子從不聽話轉變為聽話,實現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