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獨特,有自己的成熟過程。我們要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發展軌跡逐步走向成熟,不要急于求成。鵬鵬的爸爸媽媽都很忙,這個休息日好不容易有時間帶著孩子去公園游玩。夫妻二人商量好了要讓兒子看“菊展”,教他識別、分辨不同品種的菊花,然后再去兒童游樂場玩。一進公園的大門,父母就催促孩子早點去,鵬慢慢地看著張西。道路兩旁的青草那樣誘人,鵬鵬進去躺著玩,真開心啊原創計劃被打亂,爸爸媽媽無奈地看著孩子其實,家長何必催著孩子去看“菊展”,何必急于讓孩子知道那些有關菊花的知識呢?在公園、戶外散步時,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用自己的步伐去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靈去欣賞、思考。

在孩子的眼里,周圍的大千世界是那樣的神奇奧妙,他們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當孩子聚精會神地觀看螞蟻爬行、蚯蚓蠕動的時候,當他們被枝頭的小鳥吸引著的時候,請不要打擾他們。要讓他們慢慢看,在觀察中獲得自由探索的樂趣,掌握觀察、對比的能力。孩子出生來的時候一無所知,在后天的環境和教育下,他們逐漸認識到周圍的世界。這種認識是一個逐步探索和積累的過程,父母不能焦慮。

苗苗是個聰明的孩子,到了3歲就背了很多兒歌,還知道漢字,但父母認為他太笨了。從一天到晚都不清楚,4加2等于6,5加3等于8,教了多少次還不行!其實孩子不是傻瓜,父母的要求太高了。三歲孩子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認識事物離不開具體的形象。尤其是對數這一抽象概念的認識,更要依賴于具體形象的事物。對于學齡前的孩子,首先要在生活中結合具體事物教他們分辨“1”和“許多”,而后一個一個地認識數的實際含義,知道數的組成,再學數的加減。這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淺到深逐漸進步的過程,決不能一蹴而就。

星期天下午,母親對浩浩說:今晚7點我去看電影,我們早點吃飯,不能遲到。浩浩很好。吃完飯后,收拾筷子。正要出門,突然門鈴響了,母親的朋友來看母親。客人剛坐了一會兒,浩浩催促母親說:快走!否則我遲到了。客人一聽,就知道他們有事,就立刻起床辭職了。母親說:沒有禮貌!浩浩感到懊悔。媽媽不是說不能遲到嗎?他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沒有禮貌?客人進門他讓座、端水,該做的都做了,怎么還說沒禮貌呢?是的,對于4歲以上的孩子來說,禮貌的理解是看人,尊重人,讓座等具體的言行。

關于如何審查時勢地說話和工作,他們很為難。因此,父母不要著急生氣,要結合具體的事情,讓孩子深刻理解禮貌的意思。聰明地聚集在一起看動畫片,母親在餐廳喊道:吃了飯!聰明得動彈不得。媽媽來啪地關了電視。聰明地大聲喊道:我還沒看完呢

母親生氣地喊道:閉嘴!不許哭!快去吃飯吧!孩子在哪里能敵對大人,聰明地被母親拉到餐廳,窒息哭泣,飯也吃不好。很多監護人抱怨孩子不聽話,要求孩子聽大人的命令立即行動。否則,孩子就會被罵或罵。盡管孩子的行為應該是標準的,但他們應該在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睡覺的時候也應該按時睡覺。但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情緒和情感,孩子的行為不可能像機器人那樣任憑成人按電鈕操作。

學齡前孩子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興趣、情緒的支配,因此對他們提出要求時,要給他們一定的情緒轉換時間。孩子飯前看電視,父母要告訴他:“快吃飯了,看完這一段就要洗手準備吃飯啦。電視一段時間后,讓孩子進入準備吃飯的工作。如果事先沒有注意到,孩子喜歡做的事(看電視、玩具等),大人要求立即轉入其他活動(吃飯、睡覺、學習等),會引起孩子的不滿和抵抗。請記住,孩子的腳很小,跟不上大人的步伐,請等一等。孩子的年齡很小,周圍的大千世界看不見,請等一等。孩子的頭很小,下子理解不了那么多,請等一等。孩子的感情很強,不擅長控制自己,請等一等。”

相關報道:教育孩子的女性成為父親的家庭教育,請慎重利用激將法。美國母親如何教育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最大的道德教育的三個密切關系是:

1. 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支柱。

2. 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3. 父母要對孩子進行良好的生活教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