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怎么辦?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疾病,但許多家長對其了解不足。今天,我們將詳細介紹母乳性黃疸的相關內容。

一、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一般可分為早發型和遲發型兩種類型。早發型與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出現時間和達到高峰值的時間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現,并在第4-6天最明顯,然后在兩周內消退。然而,從臨床實踐來看,母乳性黃疸的最高值要超過生理性黃疸。遲發型者出現的時間較晚,常緊接生理性黃疸之后發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后加重,也就是說母乳性黃疸常在寶寶出生后7-14天出現。

黃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現,逐漸加重,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然后黃疸漸漸減輕,3-12周恢復正常水平。在此過程中,哺乳、呼吸、發育等均正常,大便色可黃也可淡白。血清膽紅素大于205.2微摩爾/升,有的可以高達513微摩爾/升。

那么,母乳性黃疸怎么辦呢?

二、母乳性黃疸怎么辦 1、暫停母乳喂養3天改為人工喂養:奶量以150ml/kg.d計算。暫停母乳期間,應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黃疸消退后繼續母乳喂養。 2、支持療法: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預防感染;鼓勵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兒大便次數。嚴重者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

母乳性黃疸預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黃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報道。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應鼓勵乳母早開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數,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可降低黃疸發生率。另外,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防止加重黃疸。

新生兒黃疸問題及母乳喂養的解決方案

母乳性黃疸怎么辦?通過以上的介紹,父母對母乳性黃疸一定已有了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