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15-64歲人口占比持續下降,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到2022年底,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004萬人,占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978萬人,占比14.9%,比重上升0.7個百分點。

  所以,各地都在鼓勵生育,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發放生育津貼和育兒補貼,以及加強住房保障支持等。除了各級政府,不少企業也加入到了鼓勵生育的隊伍。

  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12月30日,互聯網公司快手發布內部信,宣布調整員工福利和增加生育獎金,分別為1000元、2000元和3000元三個級別。2022年1月,農牧業上市公司大北農宣布,將在企業內部獎勵生育,員工生第一個孩子將獲得3萬元,生第二個孩子將獲得6萬元,第三個孩子將得到9萬元。

  綠城集團、僑銀股份、遠東控股、雀巢大中華區等企業也明確宣布了鼓勵生育的政策,但都不見成效。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編制的《中國統計年鑒2023》公布了31個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數據。數據顯示,2022年,9個省份的出生率超過千分之8,20個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

  人口負增長背后反映的是低生育率。而長期低生育率的影響是多方面且嚴重的,低生育率會帶來一系列社會經濟形態和運行方式的影響,包括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社會保障可持續性壓力增加、經濟增長放緩,甚至一些地區社會整體性衰退。

image.png

  所以鼓勵生育勢在必行。但另一方面,現在人們對二胎和三胎都有抵觸情緒,他們生孩子的意愿極低。對此,人口專家、廣東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董玉整表示,各地鼓勵生育三孩的措施較多,二胎也有,相對來說少了一胎。但是,三孩生育人數本身就少,要顯著提升積極生育政策的實際效果,生育補貼的重點必須前移,要鞏固一孩生育的基本盤。鼓勵生育應該從一孩開始。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一孩出生人數441萬,二孩出生人數372萬,三孩及以上出生人數143萬(四舍五入為整數)。與之前的數據相比,我們可以了解到,在過去的六年里,我國一孩的出生人數下降了51.3%。

  董玉整指出,生育一孩是保持人口可持續增長的基本盤,對全社會生育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一孩的生育數量繼續下降,將對未來的人口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政府應該采取措施鼓勵一孩生育,以此鞏固一孩生育的基本盤。

  但要知道,現在年輕人的生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生育成本高,還有生育養育對原本自由生活的影響,還有他們對養育子女等傳統觀念更淡漠了。所以‘一孩’問題很難。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專家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直接發錢鼓勵生育。

  高房價、高教育成本等問題已成為影響年輕人生育的重要因素。通過直接發錢,政府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經濟壓力,提高年輕家庭的生育意愿。誠然,直接給錢鼓勵生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人們生育的欲望,但這并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

  首先,錢不是萬能的,再多的政府補貼也不能保證人們會因為錢而選擇生孩子。其次,如果政府長期依賴金錢鼓勵生育,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如通貨膨脹、社會不公等。

  并且,如何確定補貼的金額和標準是一個問題。如果補貼金額過低,可能無法達到提高生育意愿的效果;如果補貼金額過高,可能會造成道德風險和財務壓力。其次,如何確保補貼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可能會導致不公平的現象。

  因此,鼓勵生育需要更長期、更全面的措施,包括改善生育環境、減輕經濟壓力、提供更好的醫療和教育服務,以及在社會氛圍中培養更強的家庭意識等。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年輕人的教育和引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人們在生育和家庭生活中感到更加幸福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