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8號,一則關于在日本海岸發現大量死魚被沖上岸的新聞,沖上了熱搜榜,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討論。

  由于數量驚人,事出蹊蹺,讓很多人將此事和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聯系到了一起,那么這是否真的有聯系呢?

  據悉,此事件是日本當地媒體在7號報道的,說的是位于日本北海道的函館市海岸出現了大規模的死魚現象。

  這些魚主要是沙丁魚,尸體綿延超過一公里,被海浪沖上沙灘,整個海灘彌漫著濃重的魚腥味。當地居民表示,這是他們首次遇到如此多的魚群死亡的情況。

  附近的市民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還紛紛趕過來撿魚,準備拿出去賣和拿回家自己吃。不過被工作人員阻止了,因為現在還不知道這些魚類是否是正常死亡,有沒有潛在危害等等。

  目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詳細的原因調查,以及協商具體的清理辦法。然而,這一異常情況的發生,引發了公眾對于可能的核污染影響的疑慮。

image.png

  大家都知道,自今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將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的排放以來,這一決定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爭議。

  許多環保組織和專家警告說,這種排放可能會對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尤其是排放之后,日本多次接連出現大量人群食物中毒事件,以及日本和韓國都出現大量魚群死亡的案例。

  在這樣的背景下,函館市海岸的大量死魚事件無疑加劇了人們對于核污染影響的擔憂。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這一事件是否與核污染水有關,但許多環保人士和專家表示,這一事件最終的調查結果需要足夠重視。

  不過盡管如此,日本當地的相關人士卻表示,這和他們的核污染水關系不大,因為沙丁魚對于海水的溫度變化非常敏感。

  最近剛好是季節交替的時間,由于海水溫度變動、海水缺氧、惡劣天氣、捕食者攻擊或水污染等多種原因交織,導致沙丁魚大量聚集而缺氧死亡。

  總的來說,這一事件引發了公眾對于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擔憂,也再次引發了關于核污染影響的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