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寒流席卷大地,多地進入“速凍”模式時,有一群人仍在嚴寒中堅守崗位。他們是外賣騎手、快遞員、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他們用辛勤的工作維系著城市的正常運轉。然而,他們所面臨的低溫環境卻常常被忽視,他們的權益保障仍面臨挑戰。

  在零下十幾度的氣溫下,外賣騎手魏先生每天穿梭于寒風之中。他坦言,寒冷的天氣使得送外賣變得更加困難,有時候手腳幾乎失去知覺。盡管如此,為了生活和工作,他必須堅持下去。可是,在這冰天雪地中,他唯一的保暖裝備是自己購置的厚衣服和手套,而對于低溫津貼等勞動保護措施,他從未聽說過。

  環衛工人王大姐同樣面臨著嚴寒的挑戰。清雪工作的繁重和時間的緊迫,使她在寒冷的凌晨就開始工作。她表示,因為工作條件艱苦,人員流動頻繁,許多環衛工人都不容易招到。為了保暖,她穿上了自己縫制的皮毛一體手套和從垃圾箱里撿到的雪地靴。盡管如此,她仍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在寒風中受到威脅。

image.png

  我們都知道低溫津貼等勞動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低溫環境下的工作容易引發凍傷、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我國已將“凍傷”和“低溫”納入職業病分類和目錄中,這表明國家對于這一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然而,現實中這些措施的落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許多勞動者在嚴寒中工作,卻未能享受到應有的低溫勞動保護。

  為何低溫津貼等勞動保護工作難以落實?一方面,這可能與行業差異、地理分布等因素有關。不同行業、地區的勞動者所面臨的低溫環境有所不同,這使得制定統一的發放標準變得復雜。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和單位可能缺乏足夠的重視和執行力度,導致相關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實。

  對于這一問題,專業人士建議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低溫津貼發放標準。同時,勞動者自身也應提高維權意識,了解自己的權益并積極爭取。政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確保勞動保護措施得到有效執行。

  我們不能讓這些在嚴寒中堅守崗位的勞動者承受寒冷和疾病的雙重壓力。保護他們的權益不僅是社會的責任,更是對他們辛勤工作的尊重。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積極采取措施,確保每一名勞動者都能享受到應有的低溫勞動保護。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這一群體,共同為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質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