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抱怨寒假不到40天,學校發了18本寒假作業,網友:為了賣書
目前,各中小學陸續放寒假了。在大家印象里,假期是用來休息和娛樂的,但在很多學生看來,寒假不過是把學校的自習課搬回了家里,要面對不止不休的寒假作業,學習壓力甚至比在學校時還大。
這不,有一位家長在網上發帖抱怨稱:現在教育領域的形式主義越來越嚴重了,不到40天的寒假,中間還夾個春節,老師就留了18本寒假作業。孩子忍不住向她吐槽,就算不過大腦,直接抄答案都得抄半個月,這樣的作業有什么意義?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紙張,還不如合理的作業量,至少還能動動腦子,還能有些收獲。
該家長的帖子引來了很多網友的圍觀,紛紛表示自家孩子也是這樣,老師布置了很多寒假作業,有的是學校統一發的,有的是老師把電子文檔發到班級群里讓家長自行打印的,足足有五六百張紙的內容。
甚至有網友認為,學校之所以布置那么多作業,壓根地就不指望你能做完,人家目的是為了拿寒假作業的提成,薄薄一本就可以拿十幾二十塊。一些學校索性連寒假作業都懶得搬回學校發,直接讓家長到指定的書店購買,懶得夠可以。
按理說,教育部已經多次發布文件,要求減少學生的書面作業,并降低作業的難度,但現實的情況卻是,孩子們假期的作業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了。
雖然一直以來就有放假要寫作業的“傳統”,但是以前的作業量并不多,只要基本上學生每天抽個把小時就可以完成了,而且還是學校免費發的。現在倒好,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要減輕中小學生的作業負擔,孩子們的作業負擔非但沒有降下來,反而越來越重了,并且還是收費的,還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
為什么會這樣呢?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學校和老師靠賣書“發財”。學校和老師與出版商、書店利益綁定,要求學生購買指定書籍和作業本幾乎是眾所周知的潛規則了,每本的能拿的回扣都不少。既然有錢拿,自然是多多益善,雖然大部分家長有怨言和不滿,但畢竟孩子被拿捏著,為了不讓孩子在學校被人“穿小鞋”,只好認宰。
第二,老師之間沒有做好溝通。就像霸占音美體課一樣,很多老師都會因為其他任課老師布置的作業會比較少,自己所帶科目可以多布置一些,結果所有老師都是這么認為的,都布置了很多作業。
第三,現在教育太“卷”了。雖然“雙減”的各項各種措施持續推進,但對于學校和老師來說,分數和升學率還是“命根子”,“減負”是萬萬做不到的,連很多家長都不答應,所以才明“減”暗“增”,增加學生的作業量。不僅是書面作業,還會布置古詩詞朗誦、課外書閱讀、預習下學期的課本等非書面任務。
總之,現在的寒假作業是越來越多了,而且多得泛濫,正如部分家長所說的,把學生“卷”成了做題的機器,大多數孩子寫作業只是為了應付,根本不會認真寫,甚至干脆照著答案抄,并且開學后老師也不會批改。
這樣除了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透支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之外,對促進他們進步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客觀來講,適當布置一些寒假作業是應該的,它可以幫助學生維持學習的習慣,避免他們懈怠變懶,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查漏補缺,復習鞏固上學期學到的東西,但凡事都要有個度,如果寒假作業把學生們壓得喘不過氣來,得不到足夠的休息、放松和鍛煉,讓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反而不利于下學期教學工作的展開。
最好的做法是,老師優中選優,親自篩選寒假作業的題目,并做好溝通協調,通知總體的作業量,讓學生們在假期里可以勞逸結合,既能夠從作業中得到進步,又可以得到休息、放松和鍛煉,以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充沛的精力迎接下學期的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