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商場保安徒手接住墜樓嬰兒”的短視頻,引發網友關注。1月27日,原視頻的首發方陜西寶雞一保安公司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原視頻是公司根據以往事件翻拍的,初衷是傳播正能量,首發后被誤傳成熱點事件,視頻中的保安是由公司職員扮演,保安手里接住的道具是一個布娃娃,并非真實嬰兒。當地警方表示,視頻并非當地新近發生的真實事件,已制止安保公司的有關行為,要求其發表聲明,公開說明此事。

  “徒手接住高空墜下的嬰兒”,看了短視頻,網友有的感動得流淚,有的關心保安身體有沒有事,有的質疑家長沒有看好孩子。另據報道,涉事保安公司短視頻賬號已發布數百個作品,內容多與保安相關;在該視頻被轉載后,同賬號標注的事發地點也不盡相同。

  自媒體發布視頻自然希望多獲得一些關注,但明明是擺拍還不清晰注明,無異于誤導公眾。既是對真實事件當事人的消費,也消費了網民的真實感情。究竟是被誤傳成熱點事件,還是本就盼著以假亂真沖上熱榜,不能聽信一面之詞;轉發視頻者亂改地址,添油加醋,也暴露了為博眼球罔顧真實的營銷套路。

  虛假擺拍是短視頻創作領域的頑疾,此前屢屢有視頻因情節“感人”或離奇吸引眼球。曾經有博主跑到四川涼山拍攝“行善”視頻,還有博主拍攝外賣小哥因工作艱辛崩潰大哭,也有主播戶外直播時聲稱被綁架毆打。這些擺拍的短視頻點擊量大,一次次侵蝕熱點榜單的真實性,既污染網絡秩序和生態,也突破道德法律底線。

  日前,國家網信辦“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多次明確態度,要全面清理通過偽造場景等手法擺拍制作的導向不良、誤導公眾的短視頻。與此同時,各短視頻平臺也專門建立標準、明確規則,對部分擺拍造假視頻作封號處理。然而,一方面各平臺高聲喊打,一方面擺拍短視頻我行我素。平臺在“嚴懲擺拍”過程中是否存在雙標、默許、縱容等心態?懲治假視頻,最終還要從法律上抬高違法成本,在“以流量論高低”的競爭環境下,僅僅封個賬號,恐怕難以止住部分人擺拍的步伐。

  保安擺拍“好事”,可能變成壞事。網友對這一畫面的追問既是監督也是警醒:網絡生態的擺拍“雜草”,不能拔掉一茬又長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