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護理指南:全面了解病癥及家庭護理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尤其以嬰幼兒為高發人群。大多數患兒在感染后會出現輕微的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這些癥狀通常會在數日至一周內自行消失。然而,有少數患兒可能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損害,引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馳緩性麻痹、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病情嚴重的患兒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惡化并導致死亡。
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手足口病還可以通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水污染以及交叉感染等途徑傳播。雖然大多數人在感染后會產生免疫力,但由于不同病毒型別的存在,免疫力并不具備交叉保護力。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
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以人群密切接觸為主要途徑。病毒可以通過患者的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此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還可以通過飛沫傳播。如果接觸到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以通過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也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的癥狀通常會在數日至一周內自行消失,但也有少數患兒可能會出現一些并發癥。如果患兒在皮疹消退后出現瘢痕或色素沉著,或有繼發感染的可能,應及時就醫。
在護理手足口病患兒時,應盡量避免將患兒帶到人多的公共場所,以防止病毒的傳播。同時,患兒在患病期間應臥床休息,多飲水,避免外出。對于輕癥患兒,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療,可以在家中進行休息和治療。患兒的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寬大、柔軟,經常更換。患兒的手指甲要剪短,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患兒的臀部有皮疹時,應隨時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皰疹破裂局部可涂擦1%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
在飲食方面,患兒應食用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涂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如果患兒的體溫超過38.5℃,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如果患兒出現惡心、嘔吐、煩躁、發熱、精神狀態改變、嗜睡、厭食等情況,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