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身邊沒有兄弟姐妹陪伴,這讓他們倍感孤獨。他們究竟有多少個朋友?他們的朋友又是如何結識的呢?在杭州市永天育才小學五、六年級的2個班中,新聞記者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研,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現象。

對于“你一共有多少個好朋友?”這個問題,孩子們的回答差異很大,有的回答是七個,有的則有100多個。最多的回答接近100個。此外,孩子們在交朋友的方式上也相當廣泛,有的說是在院校合唱隊結識的,有的則是在興趣培訓班里結識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們心中“好朋友”的定義,新聞記者又增加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怎么樣才稱得上是好朋友?”六(2)班的施樂天表示,自己有很多朋友,他們的友誼都很緊密。他解釋說:“我的好朋友都很誠信,都跟我類似的喜好,我們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題。”

然而,一些孩子的交友規范卻令人難以理解。例如,“你交朋友的規范是啥?”的問題中,有孩子回答:“看得能不能看慣”、“跟我類似高”、“眉目清秀”等,這些回答數不勝數。這也引發了家長們對交友規范的擔憂。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父母對孩子的交友標準有嚴格規定,如72.6%的父母希望孩子與愛人為朋友,但實際中,81.6%的父母規定孩子只與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45.3%的父母為了更好地學習,規定孩子要降低與朋友的相處。這表明,家長們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

在“爸爸媽媽是否有對你說,應當和什么同學們交朋友?”的問題中,除了一些孩子表示爸爸媽媽相信自己的選擇,其他孩子都認為爸爸媽媽應該和學業成績好、習慣養成好的同學交朋友。

然而,在“你覺得你的朋友應該是哪些的?”的問題中,大部分孩子并沒有提及學習,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誠信”。盡管家長對孩子的交友有眾多規定,但孩子們在交友問題上主要表現出了巨大的主體性。例如,當父母不喜歡孩子的朋友時,90%的孩子表示會再次和好朋友相處。為了更好地幫助好朋友,他們也會想出各種方法,如盡量說服父母、向父母詳細介紹好朋友的優勢、幫助好朋友改正壞毛病等。

家長對孩子的交友規范不盡相同,孩子的發展正處于一個轉變期。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可能是“好心辦壞事”。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會與人相處,家長應善于發現孩子的其他優點,盡量讓孩子與個性不同的朋友相處,并鼓勵他們共同進步。這樣,孩子才能學會發現他人的優勢,對他們的成長將是一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