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心肌炎的發展速度快,治療難度大,醫療費用高昂,這使得大家很容易產生恐慌情緒,也容易引起新聞的關注。每一次類似的新聞報道最后,都會提醒大家,不要輕視感冒,感冒需要充分的休息,以及及時的治療,否則可能會引發心肌炎等嚴重疾病。很多人,包括一些醫護人員,可能對這些問題存在誤解。

什么是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發生了炎癥反應,導致心肌損害,可能出現的癥狀包括疲乏、胸痛、發熱、呼吸困難等,同時可能伴有心悸、暈厥,甚至出現心衰、猝死。如果是爆發性的心肌炎,病情的發展速度非???,且危險性極高。

導致心肌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病毒感染,細菌、寄生蟲、真菌感染,藥物、放射損傷等,還有一些心肌炎的發病原因至今不明。在所有的心肌炎中,病毒性心肌炎占據了大部分。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也可以引發身體其他系統的問題,比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既可以引發心肌炎,也可以引發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癥狀,柯薩奇病毒既可以引發手足口病的皰疹,也可以引發心肌炎或者腦炎。

感冒的發熱、咳嗽、流涕等癥狀,以及心肌炎的心悸、胸痛等癥狀,都是這些病毒感染在身體不同系統引起的不同表現。只不過呼吸道癥狀是多數,癥狀也更明顯,心肌炎是少數,癥狀也更隱匿,而且心肌炎通常是在呼吸道癥狀之后出現,因此容易給人“感冒拖出了心肌炎”的印象。

心肌炎和感冒到底是什么關系?實際上,感冒癥狀和心肌炎都是病毒感染出現的結果,它們是平行關系,不是因果關系。所以不是感冒拖成了心肌炎,而是這些病人先出現了類似感冒的癥狀,后出現了心肌炎癥狀。

那么,哪些病人只出現感冒癥狀,哪些病人只出現心肌炎,哪些病人先出現感冒癥狀后出現心肌炎或者同時出現呢?很遺憾,我們并不知道,因為心肌炎的發病機制并不清楚,我們只知道可能和自身免疫有關。

一個人感染了病毒,是否出現心肌炎,可能和他自身身體條件有關,比如在20-50歲的人更容易出現心肌炎,而和怎樣治療“感冒”沒有關系,因為感冒目前不可治愈,所有針對感冒的治療都只能緩解癥狀。

寶寶如何避免心肌炎?病毒感染后是否出現心肌炎,目前還只能聽天由命,和我們怎么治療“感冒”沒有關系,感冒后哪怕躺著一動不動,吃再多的感冒藥,該得心肌炎還是會得。

要想降低心肌炎的風險,只能盡量減少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的機會,比如勤洗手、打疫苗等。那是不是感冒了就不需要吃藥?不是的,對大人來說,如果感冒很難受,可以吃感冒藥緩解癥狀;對兒童,尤其是4歲以下孩子來說,緩解鼻塞、咳嗽的那些感冒藥效果不確切反而可以造成嚴重不良反應,所以不建議用,但如果發燒、頭疼還是可以用退熱止痛藥緩解癥狀,但這些藥都預防不了心肌炎的發生。

那感冒了要不要多休息呢?要的。休息雖然不能阻止感冒發展為心肌炎,但是心肌炎很多時候是沒有癥狀或者癥狀不明顯,如果在發生了心肌炎的情況下劇烈運動,是會增加心臟負擔,也會增加猝死的風險,而且生病后休息有利于體力的恢復,所以有感冒后是應該多休息,避免劇烈活動,有胸悶、胸痛、心悸等癥狀及時就醫。

嬰兒感冒治療不當可能導致心肌炎嗎?解析感冒與心肌炎之間的關系

爆發性心肌炎是很兇險,有癥狀是應該及時就醫,但不需要隨便找替罪羊,導致對感冒的過度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