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常用特殊藥物的靜脈輸液注意事項 常用的特殊藥物有哪些?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其靜脈發育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如新生兒和嬰兒,其血管纖細,皮膚顯露也不明顯,在選擇穿刺點及操作方法和所用的材料等方面均與成人有所不同,加上患兒不能配合,給兒科護士增加了操作難度。
《兒科靜脈輸液治療臨床護理實踐》一書為兒童靜脈輸液治療的規范化和安全管理提供了豐富的臨床和科學實踐經驗。
(一)心血管系統常用藥物
1.鹽酸多巴胺
(1)藥物特性:是一種升血壓藥物,適用于心肌梗死、腎衰竭、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各種休克綜合征。常見不良反應有胸痛、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
(2)輸注注意事項:用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隨時根據血壓的變化調節輸注速度;密切監測血壓變化;建議經中心靜脈通路輸注,若條件不具備,使用外周血管輸注者,需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情況,避免藥液外滲引起皮膚壞死。
2.鹽酸多巴酚丁胺
(1)藥物特性:是一種正性肌力的β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藥,用于因器質性心臟病或心臟外科手術等引起的心力衰竭和休克等的短期支持治療。不良反應有心悸、惡心、頭痛、胸痛、氣短等。
(2)輸注注意事項:使用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給藥速度及治療時間應根據患兒的心率、血壓、尿量等來調整。密切監測血壓、心率和心律的變化。避免藥液泄漏引起局部炎癥。
3.硝普鈉
(1)藥物特性:一種速效和短時間作用的擴血管藥。適用于高血壓急癥,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緊急降壓,也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不良反應有氰化物中毒和低血壓。突然停用可能發生血壓反彈性升高。
(2)輸注注意事項:藥物對光敏感,輸注時應新鮮配制并避光輸注,如有變色應立即更換,溶液保存與應用不超過24h,溶液內不宜加入其他藥物。注意監測血壓,每15~30min記錄一次血壓,根據血壓變化隨時調節泵速。避免氰化物中毒和藥液外滲。

(二)呼吸系統常用藥物
氨茶堿注射液
(1)藥物特性:為平滑肌松弛藥、利尿劑。用于心功能不全和支氣管哮喘等緩解喘息癥狀。不良反應有茶堿的毒性反應,如惡心、嘔吐、失眠等;當血清中茶堿濃度超過20μg/ml,可出現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血清中茶堿濃度超過40μg/ml,可發生發熱、失水、驚厥等癥狀,嚴重者引起呼吸、心搏驟停,甚至死亡。
(2)輸注注意事項:定期監測血清茶堿濃度,避免血藥濃度過高而發生危險。注意監測患兒呼吸、血壓、心率、脈搏等情況,注意觀察注射部位皮膚有無紅、腫、熱、痛等情況。
(三)神經系統常用藥物
20%甘露醇
(1)藥物特性:一種脫水劑,用于各種水腫性疾病的治療如腦出血導致顱內壓升高、高血壓腦病等。不良反應有水電解質紊亂、寒戰、發熱、過敏、口渴、排尿困難等。
(2)輸注注意事項:甘露醇遇冷易結晶,應放置在熱水中溶解后再使用。在降低顱內壓脫水治療時需快速輸注,一般30min內輸注完。觀察尿量變化,出現少尿、無尿時要及時予以處理。藥物外滲可導致皮膚壞死,建議經中心靜脈通路輸注。
(四)常用血液制品
1.藥物特性
(1)靜脈注射用丙種球蛋白:是一種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藥物,有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感染的作用。該藥適用于各種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川崎病等。其不良反應有類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咳嗽、發熱,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
(2)人血白蛋白:適用于失血創傷、燒傷引起的休克;腦水腫及損傷引起的顱內壓升高;肝硬化及腎病引起的水腫或腹水,低蛋白血癥的防治及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不良反應有寒戰、發熱、顏面潮紅、皮疹、惡心、嘔吐等癥狀,輸注速度過快可導致肺水腫,偶有過敏反應。
2.輸注注意事項
(1)藥物在使用前應保存于2~8℃的冰箱里。藥物開啟后應一次輸注完畢,不得分次或給第二人輸注。
(2)藥物輸注前后應用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沖管,單獨使用輸液器。在開始輸注的前15min內應緩慢滴注,滴注速度不超過2ml/min,無特殊不適再逐漸加速。
(3)輸注過程中多巡視病房,如發現患兒有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輸注,通知醫生處理。

(五)常用生物制劑
生物制劑也稱為免疫生物制劑,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用微生物(細菌、立克次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有效抗原成分、動物毒素、人或動物的血液或組織等加工而成,采用DNA重組技術或其他生物新技術研制的蛋白質或核酸類藥物,作為預防、治療、診斷相應傳染病或其他有關疾病的生物制品。
1.托珠單抗注射液(雅美羅)
(1)藥物特性:托珠單抗注射液是一種重組人源化抗人IL-6受體的單克隆抗體。該藥適用于全身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sJIA)兒童患者。不良反應有感染、胃腸穿孔、高血壓、皮疹,偶有過敏反應。
(2)輸注注意事項
1)藥物配制時先從100ml的氯化鈉注射液輸液瓶中抽取與托珠單抗等體積的氯化鈉注射液棄去,然后將所需的托珠單抗注射液沿著瓶壁緩慢注入該輸液瓶,稀釋后的體積為100ml,輕輕混勻溶液,避免產生氣泡。
2)配制好的托珠單抗注射液應立即使用,若暫不用,需保存在2~8℃的冰箱中,保存時間不超過24h。
3)用藥前,先用氯化鈉注射液沖管,使用輸液泵控制輸注速度,前50ml液體以50ml/h輸注,后50ml液體以100ml/h輸注,輸注多瓶時,后面的液體均以100ml/h的速度輸注。
4)輸注完畢,再用氯化鈉注射液沖管。
5)輸液期間應全程行心電監護,每小時監測體溫和血壓1次,同時密切觀察患兒有無頭痛、皮膚瘙癢、皮疹、過敏反應等。
2.英夫利昔單抗注射液(類克)
(1)藥物特性:英夫利昔單抗是一種人鼠嵌合型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單克隆抗體,可特異性結合可溶性及膜結合型TNF-α,阻斷TNF-α與其受體結合,從而抑制TNF-α引起的免疫反應及炎癥反應。主要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中重度活動的克羅恩病。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感染和輸液反應(如頭痛、頭暈、皮膚瘙癢、呼吸困難等)。

(2)輸注注意事項
1)給藥周期為0周、2周、6周、14周,之后每隔8周給藥一次。
2)藥物溶于250ml的氯化鈉注射液中。輸液裝置中應有生物過濾膜,輸注前后用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排氣和沖管。
3)更換英夫利昔單抗后以200ml/h的速度輸注6min(以排盡輸液器中的氯化鈉注射液),然后以10ml/h的速度輸注15min,15min后增至20ml/h,30min后增至40ml/h,45min后增至80ml/h,60min后增至150ml/h,90min后增至200ml/h,整個輸液過程應大于2h,但不超過3h。
4)輸注期間給予心電監護,進行生命體征監測。輸液過程中注意觀察患兒有無皮膚瘙癢、蕁麻疹、臉紅、頭痛、發熱、低血壓等不良反應,如有不適立即報告并予以相應處理,同時安撫好患兒及家屬的情緒。
3.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美羅華)
(1)藥物特性: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是一種人鼠嵌合型單克隆抗體,能特異性地與跨膜抗原CD20結合。該藥適用于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其不良反應有全身反應,如發熱、寒戰、頭痛、咽癢、腹痛;消化系統反應如惡心、嘔吐;心血管系統反應如低血壓,還可出現白細胞計數減少、中性粒細胞數減少、蕁麻疹等。
(2)輸注注意事項
1)使用氯化鈉注射液進行稀釋,溶液混合時輕柔顛倒輸液瓶,避免產生泡沫。
2)每次輸注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前應預先使用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抗組胺藥(如苯海拉明)、糖皮質激素。
3)利妥昔單抗注射液輸注前后用氯化鈉注射液沖洗輸液器,開始以25ml/h速度輸注60min,若無不適,則后面每30~60min進行一次加速(具體速度根據患兒的輸液情況而定),兒童最大速度一般不超過100ml/h,稀釋后的溶液在室溫下放置不超過24h。
4)輸注期間給予心電監護,進行生命體征監測。輸液過程中注意觀察患兒有無寒戰、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皮膚瘙癢、皮疹、高熱等不適,如有不適立即報告并予以相應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