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洗澡成為了媽媽們日常護理的習慣了,那么寶寶洗澡的時候也是有很多細節需要被注意的,因為寶寶本身身體較弱,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小錯誤導致寶寶吃虧。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會著涼,所以一般都會建議媽媽們選擇在傍晚太陽沒有下山之前給寶寶洗澡,這樣的氣候會更好。
  除此之外,媽媽也要注意這2件事情,因為這對寶寶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也是很多媽媽容易出現的小錯誤,媽媽們可別疏忽了。
  1、洗澡前后不喂奶
  小寶寶喝奶本身是比較頻繁的,那么在給寶寶洗澡前后應該要注意避免喂奶,因為自己的喂奶習慣對寶寶來說影響也是很大的,因為寶寶在洗澡的時候身體血液循環會比較快,如果這個時候剛喝奶很容易導致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
  所以在洗澡前后半個小時都不建議給寶寶喝奶,避免引起寶寶吐奶的現象,而且也容易出現嗆咳的現象。
  2、洗澡注意時長
  小寶寶的皮膚很嬌嫩,過度的洗澡會影響到寶寶的皮膚,所以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應該要注意時長,切勿給寶寶長時間的洗澡,以免影響到寶寶的皮膚。

undefined

  尤其是在寶寶洗澡的時候,不要長時間的給寶寶泡澡,泡澡時間太長的情況下,對寶寶自身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媽媽們也應該要注意控制寶寶的洗澡時長。
  尤其是在夏天,很多媽媽喜歡給寶寶游泳,那么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左右,因為時間太長會損傷寶寶的角質層,容易引起寶寶濕疹的情況。
  寶寶洗澡的時候媽媽們也要注意控制時間,盡量不要喂奶,而且洗澡的時候寶寶的毛孔是打開的,這個時候媽媽們也不要給寶寶吹到風,因為這個時候吹到風很容易導致寶寶感冒的情況出現,媽媽們也應該要注意。
  除此之外,媽媽們洗澡的時候要注意寶寶的眼睛、耳朵不要進到水,尤其是寶寶的耳朵,很容易出現引起耳道炎癥,在給寶寶洗澡之后也要注意擦干身上的水,避免著涼。
  寶寶洗澡后出現發燒的情況很可能是因為著涼造成了感染,最常見于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洗澡過程中,可能由于室內環境溫度過低,或者水溫過低,就導致了皮膚防御能力降低。一旦接觸到致病菌,就可引起身體反應。

undefined

  無論是洗澡過程中,還是洗澡之后,應該及時給寶寶放干浴巾,把身體上水分擦干凈。人體會因為皮膚表面水分蒸發而產生寒冷反應,寒冷刺激后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如果長時間不能及時緩解,很容易造成感染,就可導致身體出現發熱反應。一般洗澡過程中,室溫要保持在26-28℃,不要洗澡時間過長,在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洗完澡后應盡快穿好衣服,加強寶寶護理,就可避免洗澡后出現發燒。
  1.如果是低熱,可以適當喂水、物理降溫,比如溫熱水擦浴。如果體溫超過38.5℃,可以口服退熱藥物,6個月以內的嬰兒可以選擇對乙酰氨基酚,月齡超過6個月,可以口服布洛芬,具體藥物用量,需要結合孩子體重。
  2.孩子洗澡后出現發熱癥狀,大多數是風寒感冒,跟著涼有關系。可以口服祛風散寒、辛溫解表的中成藥,具體藥物選擇,需要咨詢專業醫生。
  3.如果孩子出現高熱不退、反復發熱、精神萎靡、寒戰癥狀,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防止高熱驚厥。必要時檢查一下血常規、C-反應蛋白,初步判斷感染性質,選擇敏感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