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鼓勵生育的背景下,浙江杭州市日前也出臺了生育補貼政策,生育二孩補助7000元,生育三孩補助25000元,這是目前補貼力度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全國已有濟南、鄭州等多個城市出臺生育補貼政策。人口專家表示,現在很多人不愿意生一孩,所以補助二孩三孩的目標人群是那些已經生過一孩的人。相比之下,如何讓青年人愿意適齡生育一孩,提高人們生育一孩的幸福感更重要。

3.png

  多地出臺不同措施補貼

  今年以來,山東、廣東、浙江、河南、云南、甘肅等多地陸續推進一系列積極生育支持措施,如發放生育津貼和育兒補貼,加強住房保障支持等。

  山東濟南是最早發放補助的城市,今年1月10日,濟南印發《濟南市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對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發放600元育兒補貼。

  縱觀各地,發放育兒補貼形式的較多。比如溫州對符合條件生育的夫妻,生育一孩的發放補貼1000元;生育二孩的發放補貼2000元,生育三孩的補貼3000元;寧夏則對生育第二個孩子的發放補貼金2000元,生育第三個孩子的發放補貼金4000元。

  除了發放育兒補貼之外,一些城市還對多孩家庭購房進行補貼。比如河南鄭州市對二孩家庭購房補貼2萬元、三孩家庭補貼3萬元;云南昆明對二孩三孩家庭買新建商品住房的,最高補貼3萬元。

  除了現金補貼之外,不少地方還疊加住房傾斜政策。如北京對未成年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申請公共租賃住房的,可以納入優先配租范圍;長沙對生育兩個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戶籍家庭,增加1套購房指標。

  截至目前,補貼力度最大的是杭州。8月7日,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杭州市育兒補助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不同于其他地方,杭州的補助分為孕產補助和育兒補助兩類。其中,生育二孩給予一次性孕產補助2000元,育兒補助5000元;生育三孩給予一次性孕產補助5000元,育兒補助20000元。

  在補助對象方面,《辦法》要求,孕產補助要求女方具有杭州市戶籍,育兒補助則要求新生子女戶籍首次登記在杭州市,且出生時間在2023年1月1日(含)后。

  對于子女數計數規則,《辦法》規定,子女數按照同一對夫妻共同生育(含依法收養)并存活的子女數計算。再婚家庭子女數按照現家庭夫妻雙方共同生育并存活的子女數計算。符合政策懷孕或生育多胞胎的,孕產補助按就高原則發放一次,不疊加發放;育兒補助可按孩次順序領取,此次生育的多胞胎子女中,超過三孩的按個數領取三孩標準育兒補助。

  專家解讀:效果還需要觀察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湯夢君解讀了杭州的政策,她說,杭州的政策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目前,包括杭州在內的諸多經濟發達地區都面臨著低生育率的問題,出臺該政策,表明政府希望降低生育養育成本,提高生育水平,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相比而言,杭州的補貼力度比較大,體現了政府支持生育的積極態度。

  “還有個積極的方面,在于把孕產補貼和育兒補貼分開。”她說,孕產補貼主要是懷孕和生育期間的醫療保健費用,育兒補貼主要針對孕嬰產品和托幼服務,將二者分開,體現政府意識到二者是有區別的,都應該分別給予關注。

  湯夢君同時也表示,目前還不好判斷政策能起到多大作用,政策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影響生育意愿與生育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濟補貼只能解決一方面的問題,更何況“即便杭州此次補貼力度是相對較高的,但是相對于孩子所需要的養育成本,還只是杯水車薪”。

  她解釋道,不論發放的是5000元還是20000元,在大城市養育孩子都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筆錢能不能直接刺激人們生育二孩甚至三孩。

  湯夢君還指出,目前該政策只補助二孩和三孩,但問題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生一孩,還有一些人生完一孩后感受不好,因此不愿再生,所以該政策的目標人群是那些已經生過一孩的人。相比之下,如何讓青年人愿意適齡生育一孩,提高人們生一孩的幸福感更重要。

  “未來需要對申領人群做好監測統計,觀察是哪個群體在申領這筆補貼。”湯夢君介紹,之前研究發現,其實真正愿意生孩子的家庭,無論是幾胎,不補貼他們也生。也有人處于搖擺狀態,有了補貼就更愿意生育,要提高政策精準性,就要研究與界定真正最需要刺激的這部分人群,還要觀察這筆錢是否真正用于孕產與育兒的花費。

  她還建議,要考慮財政投入的可持續性。從長遠看,孕產與育兒補貼可以探索與現行醫保制度、生育保險制度并軌。納入大的政策制度框架內,政策的延續性也會更強。湯夢君認為,總體來說,杭州此時出臺該項政策體現了政府努力降低生育養育成本的決心,并且力度較大并有一定創新,所以值得肯定。至于將有何種效果還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此外,政策實施過程中也需要做好監測和評估,以及時了解政策效果,進一步完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