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治療指南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主要影響嬰幼兒。該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全年都有可能發生,尤其是5月至7月。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的癥狀,如發熱、皮疹和水皰,家長不必驚慌,但一定要盡早帶他們去醫院治療。
在應對手足口病方面,首先需要進行消毒隔離。應將患兒與健康兒童隔離,確保患兒在家中休息,直到熱度消退、皮疹和水皰結痂。一般需要隔離2周。此外,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和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曬。患兒的糞便需經含氯的消毒劑消毒2小時后傾倒。
其次,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也非常重要。患兒居室內應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每日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間2ml計算,加入適量水中,加熱蒸發,使乳酸細霧散于空氣中。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患兒在治療期間需要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爛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此外,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后應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涂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
在皮疹護理方面,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干燥。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皰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
對于發熱的護理,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
最后,家長需要嚴密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腦和心臟的特性,可引起腦膜炎、心肌炎等并發癥,故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病情變化,發現患兒有高熱、劇烈頭痛、嘔吐、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或嗜睡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手足口病的治療方式包括:輕癥者可給與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療;重癥患者還應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尤其是腦、肺、心等重要臟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別注意監測血壓、血氣分析及胸片。藥物治療常用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中藥等,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愈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作用。局部可用漱口藥物含漱、涂抹。此外,鍛煉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復發。重癥患者需要住院進行治療。
上一篇:
地中海貧血遺傳風險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