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爸爸媽媽反映說自己孩子在幼兒園上課不專心,沒有專注力,但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 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

注意力的五個方面

第一是注意力的持久性,也就是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的時間的長短。比如寫作業(yè)不走神能一口氣堅持15分鐘等等;

第二是注意力的集中性,就是能否快速地進入狀態(tài),把注意力調整到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

第三是注意力的轉移,是指能否主動地將注意力從一個對象調整到另一個對象。比如有些孩子玩一個玩具的時候比較專注,但換到另一個玩具上就非常抗拒;或者上課鈴聲響以后,孩子回到教室里,還在一直想著剛才在操場上玩了什么,需要十分鐘才能轉移過來。注意力轉移的速度,是我們思維靈活性的一個很好的體現(xiàn),也是我們能夠快速加工我們所需要的信息、作出結論和判斷的基本保證。

第四是注意力的分配,是指的把注意力高效地分配到多個事情上。比如邊聽音樂邊燒飯,邊騎車邊說話,孩子上課的時候邊聽邊記筆記。注意的有效分配要求大腦在進行某些信息處理的時候能夠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狀態(tài),這樣便可“一心二用”。

第五是注意力的廣度,是指一瞬間能注意到的信息量。比如在一秒鐘之內,一般人能注意到4-6個相互間有聯(lián)系的字母,5-7個相互間沒有聯(lián)系的數(shù)字等等。這一點平時提的并不多,不同人之間的差異也并不大。

關于孩子注意力的兩個誤區(qū)

誤會1 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寶寶

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發(fā)展心理學的副教授Kathleen Kannass在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2歲半左右的孩子可以專注在一件玩具上大約4分鐘,至4歲則可能延長到約12分鐘(所以大多數(shù)幼兒園小班的課程時長都在15~20分鐘,期間還有豐富的教學形式以支撐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以成人的標準,比如,超過30分鐘專注在某項工作上,顯然寶寶做不到。再想想你自己,能心無旁騖多久?

誤會2 認為一心多用就是不專注

你給寶寶讀書的時候,他一邊走來走去,一邊不停地東看西摸,讓你產生深深的挫敗感。但這不表示他什么都沒聽進去,有些寶寶(特別是性格比較活躍的),在走來走去的時候,注意力是集中的。

不信?問他一個剛剛讀過的書里的問題,你一定會很驚訝他居然能回答——這代表寶寶在看起來“不專注”的狀態(tài)下,其實都聽進去了。寶寶只是開啟了多模式處理信息的本能,他能同時注意多件事,并且選擇重點來“專注”。

如何提高孩子注意力

1、不要隨意打斷孩子,哪怕是在玩耍。

很多家長總會犯下這樣的誤區(qū),認為只要不是在學習讀書,其他事情沒必要專注吧。于是,孩子和小伙伴們玩得正在興頭上,被家長強行叫回家吃飯,或者孩子正在興奮地拼著樂高,家長送去水果讓孩子趁著新鮮趕緊吃掉……孩子的注意力,就這樣一點點被打擾沒了。

哪怕孩子只是在玩耍,家長也不要隨便打擾。當孩子集中注意力做事時,需要深度且連續(xù)的思考,被隨便打斷,會讓孩子默認了做事中途放棄很正常,甚至覺得打斷別人的活動也是正常的。如此下來,孩子不但不能專注做事,也變得不禮貌。

2、培養(yǎng)孩子的抗干擾能力。

面對嘈雜的環(huán)境,坐不住的孩子很容易分心。但環(huán)境熱鬧并不是孩子不專注的理由,在干擾因素較強的情況下專心做事,是非常可貴的素質。毛主席年少在長沙讀書時就有意培養(yǎng)這個能力,他堅持在最熱鬧的集市上看書,來培養(yǎng)自己學習的靜心和恒心。

排除一切干擾的環(huán)境,容易讓孩子對環(huán)境更加敏感和挑剔,倒不如讓孩子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去沉淀自我。

家長不妨嘗試讓孩子在熱鬧的環(huán)境中睡覺,不失為提升注意力的一種方法,當孩子練就了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安靜的環(huán)境里做事便輕而易舉了。

3、有意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跟生活中的很多小細節(jié)有關。

提高孩子專注力的實用方法

很多家長輔導孩子做一些題目時,遇到不會的干脆就去對照答案,甚至直接告訴孩子可以去看答案。這樣一來,孩子再遇到難題,就很難自己去思考了,甚至生活中遇到難事,不是想著自己怎么樣去解決問題,而是寄希望于標準答案來救場,做事也越來越沒耐心了。

也有不少家長,鼓勵孩子通過網(wǎng)絡來快速獲取信息,其實碎片化的信息讓孩子的思維更加渙散、導致思考無法專注。如果可以,還是盡可能地讓孩子去讀紙質書、讀名著,嘗試去畫思維導圖,有意培養(yǎng)孩子的深度思考和系統(tǒng)思維能力。

4、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力。

父母的監(jiān)督治標不治本,孩子的注意力提升,更要靠自己加強定力,需要從小培養(yǎng)自我約束力。

當孩子因為拖延、不專心耽誤了事,父母千萬不能包庇縱容。比如,孩子睡前貪玩,導致早上起晚了,家長最好不要指望延長睡眠時間來彌補,而是要求他即刻必須起床,當他自己明白了晚睡帶來的苦惱時,第二天便會自己集中注意力,早點入睡了。

此外,每月可以抽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做個書面總結,對自己進行反思和整理,自己的醒悟比父母的耳提面命要更深刻一些。

5、給孩子一個規(guī)律的時間表。

孩子的作息規(guī)律與注意力也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只有大腦休息充分了,才能在該專注的時候集中釋放更多的能量。

不少父母為了孩子能快速掌握某項技能或知識,選擇讓孩子在這個方面下大功夫死磕,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其實這樣并不能帶來效率的提高。比如鋼琴考級前,把孩子關房間沒日沒夜彈上三天,孩子哪兒能專注彈這么久呢,不過是在屋里心猿意馬、打發(fā)時間罷了,導致以后遇到事情就想混日子,甚至逃避。

其實,孩子的注意力也有邊際效益遞減規(guī)律,時間的累計投入并不會帶來效率的持續(xù)提高。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的規(guī)律時間表對于孩子注意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循序漸進遠比揠苗助長更有效。

6、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推著孩子走。

宏達的目標看起來嚇人,孩子著手做起來也毫無頭緒,似乎自己做什么都沒太大用,不如就拖一拖吧。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幫孩子把目標分解,落實到細小的動作上。

可以準備一個日程本,做好規(guī)劃,由簡到難,一步步推進,孩子每完成一項,就畫一朵小紅花。孩子看到目標易達成,便會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實現(xiàn)這個小目標。同時,隨著目標的一點點達成,孩子會獲得一份相應的成就感,從而更有動力專注于下一步目標。

7、減少消極性暗示,多給孩子鼓勵。

孩子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最怕父母的嘮叨和訓斥。

“你怎么連這個都做不好!”“你看你就是個沒耐心的孩子!”如此的對話,會給孩子留下心理暗示,原本孩子沒有什么大問題,這么一強化,會讓孩子以為自己就是這樣“無藥可救的壞孩子”,做事時,就算不集中注意力,也為自己找好了借口。

相反地,當孩子專注做完了一件事情的時候,別忘了夸贊和鼓勵,讓孩子意識到集中注意力做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以此增加孩子的自信,能讓孩子更好地克服障礙,提高自我約束力。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專注,多一點時間,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