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是胎兒發育的關鍵期,這些事媽媽要放在心上
在整個人群中,臨床妊娠的自然流產率大約為10%到15%。如果把那些臨床上察覺不到的生化妊娠也算進去,流產率可能高達50%到60%,甚至更高。
有些老人說,懷孕早期不要告訴別人,怕觸犯胎神導致流產。其實真相是相反的。孕早期胎兒不太穩定,容易流產。如果早早告訴別人,萬一流產了,別人來關心媽媽,反而會讓媽媽更難過。
孕早期是胎兒從一個受精卵著床后,變成胚胎,再發育成胎兒的重要過程。這也是胎兒神經系統、大腦、心臟、腎臟、腸道等器官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媽媽不小心聞到什么氣味或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可能會影響胎兒器官發育,導致畸形。
胎兒能不能健康長到孕中期,能不能順利出生,關鍵就看孕早期。孕早期沒有流產,沒有畸形,后期才能長成健康的孩子。
孕早期指的是懷孕第1個月到第3個月,也就是第1周到第12周末。懷孕第1周是從媽媽末次月經第一天算起,這時媽媽還在月經期。第2周是排卵前期,第3周是排卵期,卵子排出后遇到精子形成受精卵。第4周受精卵著床形成胎盤。第5周開始,人絨毛激素快速分泌,到第10周達到頂峰后慢慢下降。所以媽媽的妊娠反應,比如惡心嘔吐,在孕早期比較嚴重,到孕中期會減輕。
孕早期每月注意事項
懷孕第1個月,胎寶寶從無到有。受精卵要順利著床,如果沒到子宮,比如著床在輸卵管,就是宮外孕,只能終止妊娠。或者著床失敗,變成生化妊娠。很多媽媽這個月還不知道自己懷孕,但如果你沒避孕,要注意幾點。
除了葉酸,其他藥不要吃。不要喝酒,不要抽煙或吸二手煙。洗衣服時盡量別用手洗,避免接觸洗衣粉、消毒液等刺激性物質。切肉后要及時洗手,不要吃生肉生魚。按時吃飯,養成定時吃飯睡覺的習慣。媽媽不用太焦慮,懷孕是自然的過程。
懷孕第2個月,胚胎著床后,人絨毛激素分泌增多,媽媽會感覺到懷孕,出現孕早期反應,比如不想吃飯、嘔吐、困倦、頭暈、胸脹、尿急等。
吃不下也要吃。媽媽胃口不好會吐,但不要因此不吃東西。想辦法吃一些,不用太在意營養,想吃什么就適當吃一點。盡量吃些面食、米飯等碳水化合物,避免因碳水化合物不足動用脂肪供能,引起尿酮體升高。
不要過于勞累。很多媽媽覺得困,睡不夠。盡量減少工作時間,增加睡眠,保證睡飽。
不要再做飯了。媽媽聞到油煙味容易吐,自己做飯更沒胃口。也不要搬重物或爬高爬低,做這些勞累的事可能讓媽媽疲憊,甚至導致胎兒不穩流產。
懷孕第3個月,胎寶寶發育出重要器官,從胚胎晉升為胎兒,比較穩定了。但媽媽不能掉以輕心。
預防牙齦出血。孕早期媽媽常嘔吐,吃得少,容易缺乏維生素,導致牙齦敏感,刷牙時出血。建議每天吃些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C,刷牙用軟毛牙刷,保護牙齦。
媽媽情緒波動大。雖然胎兒漸穩,但媽媽可能患得患失,擔心胎兒有問題。要學會調節心情,找準爸爸或閨蜜傾訴。
到三個月末,媽媽胃口變好,但要忌大吃大喝。飲食清淡,少吃多餐,減輕胃腸負擔。
孕早期是胎兒發育的關鍵期,媽媽做好了,胎兒才能健康成長。如果不小心,可能導致前功盡棄。每個月的注意事項,媽媽要記牢。
                上一篇:
                手足口病:了解病因,防治有方
              
                下一篇:
                3天的8細胞2級胚胎是優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