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癥,這是一種由于母體和胎兒血型不合而導致的疾病,其病因主要分為兩種:ABO血型系統不合和RH血型系統不合。在我國,最常見的病因是ABO血型系統不合,這意味著母親的血型為O型,而嬰兒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B型。ABO溶血癥通常在第二胎中發生,但也有可能出現在第一胎。

如果O型血的母親在懷孕前輸過A型或B型或者AB型血,或者有過流產史(母親產道破損,被打掉的胎兒的血液進入體內),那么母親就被“致敏”后,會產生抗A或B抗體。即使這是第一胎,也有可能出現新生兒溶血癥。

據記者了解,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機會和嚴重程度,隨著胎次的增加而增加。此外,一些女性雖然第一次生育,但自然界中存在類似ABO血型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產生抗體,導致嬰兒發生新生兒溶血癥。雖然這種病無法預防,但可以通過治療治愈。

同時,專家提醒,如果丈夫是A、B或者AB血型,妻子是O血型,并且有過流產史或者輸血史,那么在懷孕時應該考慮到這個問題,必要時可以征求醫生的意見。此外,父母血型不合也容易導致新生兒溶血癥。

專家解釋,嬰兒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因此嬰兒有可能繼承母親的血型,也有可能繼承父親的血型。如果母親體內的胎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同,母親的身體就相當于被“致敏”,啟動免疫系統,產生排斥嬰兒血型的抗體,抗體結合在嬰兒紅細胞的表面,導致溶血,嬰兒就會發生溶血癥。

然而,新生兒溶血癥并非每個人都要與血型相同的人結婚造成的。專家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必須血型相同才能結婚。夫妻血型不合現象都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幾乎都能治愈,不會對孩子未來的健康造成影響。

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有30%的妊娠存在血型不合,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病率為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