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和拉肚子是兩種不同的癥狀。那么,當孩子出現發燒和拉肚子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我們需要理清發熱和腹瀉之間的順序。孩子通常先有發燒,然后出現腹瀉,也有先有腹瀉,然后才引起發燒的情況。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找到孩子生病的最本質原因,即發病的病機。

針對腹瀉和發熱的孩子,我們可以采用以下調理方法:

1. 八寶湯:八寶湯是一種中藥湯劑,可以調理腸胃功能,改善腹瀉和發熱的癥狀。八寶湯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甘草、白術、茯苓、當歸、阿膠、麥芽、赤芍、五味子等。

2. 溫脾湯:溫脾湯是一種中藥湯劑,可以溫胃健脾,調理腸胃功能。溫脾湯的主要成分包括黨參、白術、茯苓、阿膠、人參、麥芽、神曲、砂仁、紅花、赤芍、五味子等。

3. 健脾湯:健脾湯是一種中藥湯劑,可以調理脾胃功能,改善腹瀉和發熱的癥狀。健脾湯的主要成分包括黨參、白術、茯苓、阿膠、人參、砂仁、紅花、五味子等。

總之,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調理方法。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脾胃,避免過度刺激,以免導致病情惡化。

在日常生活中,更常見的是先有發熱,然后才有腹瀉的情況。例如,外感發熱泄瀉,這是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很多孩子在外感邪氣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之后,必定會出現腹瀉。這是因為風寒邪氣侵襲人體,孩子表面毛孔被寒邪郁閉了,從而引起發熱惡寒等表證。寒邪又很容易從表直中脾胃,脾喜歡溫暖,一感受到寒邪就會運轉不了,水濕停運,導致腹瀉。與此同時風熱很容易攜帶著自然界中的濕邪侵襲人體,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不利,又會影響大腸的傳導功能,也會導致腹瀉。此時,孩子主要表現出發熱惡寒、流涕等表證,伴有拉清稀青色泡沫樣大便或黃色較臭的大便,暴注下迫。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應對呢?

外感發熱腹瀉的孩子,主要是因為衛氣郁閉,寒邪直中,治療上要以祛外感和止瀉手法同時進行。這時候孩子的正氣是比較充足的,可用外感四法、推三關發散解表,揉外勞宮、揉一窩風祛風散寒,補大腸固攝止瀉。每個手法操作100-300次。

傷食發熱伴腹瀉,也是導致發熱腹瀉的常見病因。孩子飲食不能自節,經常吃多,或者喜歡吃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這就很容易超出脾運化的負荷能力,消化不了的食物就會堆積在胃腸,積而發熱,胃腸有熱,向外發出,表現為發熱。脾的運化功能受損,水濕內停,跟胃腸的積熱相合,濕熱下注腸腑,所以孩子會伴隨著腹瀉。這時候的發熱溫度比較高,孩子一派實熱象,面紅煩躁,腹痛難忍,大便里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拉肚子之后腹痛緩解,積熱也會隨著大便瀉出。傷食積食引起的發熱腹瀉,主要是因為內傷飲食,郁而化熱,因此要因勢利導,重點放在消食化積,通腑泄熱上。可重點用掐推四橫紋,順運內八卦幫助消食化積,逆運內八卦,退六腑通腑泄熱,推下七節骨,揉龜尾促進熱邪外出。掐推四橫紋順運內八卦逆運內八卦退六腑推下七節骨揉龜尾但要注意中病即止,孩子退熱后,容易出現水樣便,要及時把脾胃顧護起來,防止泄瀉太過,傷津耗氣。

孩子發熱,伴隨腹瀉,不外乎就是外因、內因。外因主要是外感風寒;內因主要是邪氣直中臟腑,臟腑功能受損。不內外因主要是飲食內傷。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發熱腹瀉的孩子,不能見瀉止瀉!而要通過其他癥狀,大便的顏色、質地、氣味等,認真分析孩子發熱腹瀉的原因,辨證論治。如果孩子發熱難受,可以用清天河水輔助退熱,此法適用于一切發熱,無論表里虛實,都可以使用,幫助孩子退熱,緩解不適癥狀。清天河水是一種中藥湯劑,可以清熱解毒,解表退熱。清天河水適用于一切發熱,無論表里虛實,都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