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許多家長和老師感到驚訝:難道有不會玩的孩子嗎?他們甚至覺得現在的孩子太會玩了,特別需要加以限制。但事實證明,現在的孩子并不會玩,因為不會玩,而丟掉了成長所需要的另一些寶貴的“維生素”。今年6月初,首屆中國長春玩具博覽會在該市舉行。除了各種玩具,場館還設置了很多游戲區域,準備了很多游戲活動。然而,孩子們并沒有在玩耍的天堂中享受。記者在采訪中遇到了很多不會玩的孩子。“不會玩”、“沒時間玩”、“沒人一塊兒玩”、“沒什么玩的”,孩子們眾口一詞。那么,孩子空閑時間主要玩什么?

兒童成長路上的快樂源泉:玩耍的維生素功效

記者調查的結果是,50%的學生選擇看電視,25%的學生選擇上網。孩子們不玩似乎成了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目前,應試教育、升學就業給孩子們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原本屬于他們玩耍的時間幾乎被粗暴地切斷了。比如,不少孩子除了要上好正課外,還要馬不停蹄地去上名目繁多的興趣班,還要做大量的家庭作業,比上學還苦。孩子們想玩,卻根本沒有時間,久而久之,就是給他們時間,他們也不會玩了。城市在發展,但專供孩子們玩的場所卻越來越逼仄,一些住宅小區連一片草坪都沒有,一些學校甚至連操場都沒有。城市就是街挨街、路連路、橋架橋的地方。而且城市的不安全因素也在增多,未成年人傷亡事故時有發生,而家長又沒有時間陪孩子玩,也不放心孩子到外邊找伙伴玩,最后孩子只能孤零零地退避到家里玩。

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傳統游戲在丟失,踢毽子、跳皮筋、老鷹捉小雞、堆沙等傳統游戲現在還有多少孩子知道呢?在一些傳統游戲被淘汰的同時,現代的玩具和玩的方式越來越智能化、私人化,孩子到戶外玩的機會自然越來越少,體質不斷下降;同時玩的伙伴過少,他們的性格逐漸變得孤僻,缺乏團隊精神,時常表現出自私的一面。

玩是孩子成長的維生素,如果我們繼續以學習重要為由,壓抑他們玩的天性,剝奪他們玩的權利,孩子就難以健康成長,這不但是一個孩子的悲劇,也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一個民族的悲劇。有專家認為:“科學的教育觀是建立在正確的兒童觀之上的,讓兒童首先‘成為兒童’,讓兒童按‘兒童的方式’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

誠實的話!我希望我們的社會、家長和老師能讓孩子們學得很好,玩得很開心。相關報道:教孩子玩自信玩是孩子感情發育基地玩的孩子,健康的孩子光腳玩有什么好處,讓孩子盡情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