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臨床研究發現,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為24~27歲。然而,隨著我國大城市生育年齡的普遍推遲,高齡孕婦的數量也在增加。在一些醫院門診,30歲以上的初產婦已占50%,而35歲以上的高齡初產婦更是達到10%以上。在廣東優生研究會舉辦的“廣東女性高齡不結婚不育癥高齡初產與健康論壇”上,多位權威專家提醒,女性過多晚婚晚育年齡,不僅會增加患卵巢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癥和乳腺癌等婦科病的風險,還可能對胎寶寶造成不良影響。

有研究發現,高齡孕婦更容易患上孕婦高血糖,而孕婦高血糖,胎寶寶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女性高齡不生育,容易得到婦科疾病,正常情況下,女性在進入青春期后,子宮卵巢每月都會有排卵期,并產生雌性激素和雌激素。在孕期和哺乳期間,子宮卵巢和子宮壁都處于休息狀態,相當于“放了個大假”,而高齡不育癥則沒有這樣的機會,子宮卵巢即使再“疲勞”,也只能“強打精神”工作,自然更容易累癱、生病。

此外,孕期時黃體銅的代謝會大量增加,對抑制卵巢癌有一定的效果。而在生育過程中,隨著胚胎的娩出,子宮“得到了清除”,也可以具有抗癌的功效。在大城市中,乳腺癌已經成為“富貴病”。據日本的一項數據調查報告,未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比已生育的女性高70%。這是為什么呢?經歷過足月孕婦分娩的女性,懷孕時血中的雌三醇成分會提高,而雌三醇對人體有顯著的維護、抗癌作用。此外,懷孕時血中毛絨促性腺素可以刺激身體的抗癌物質,具有抑制乳腺癌產生的作用。

產后哺乳也有利于維持乳管順暢,降低乳房疾病的產生。別讓卵細胞錯過了最佳“保存期”。生育太晚也會危害胎寶寶。在我國,35歲以上的初產婦屬于“高齡初產”。孕婦年紀越大,卵子受到各種輻射和有害物質的影響越大,其遺傳信息產生基因突變的機遇也會增加。一個人的卵子是天生就會有的,卵子在新生兒期產生第一次減數分裂后,其靜止不動期能長達幾十年。而生育年齡太晚,意味著卵細胞已經錯過了最佳“保存期”,品質會降低,產生流產、早產兒、胎死腹中及發育畸形的概率會成倍增加。

有研究發現,35歲以上的孕婦,流產率會比25~28歲的孕婦高3倍。35歲孕期,胎寶寶患唐氏綜合癥的概率為1/350,而到48歲,唐氏綜合癥發病率則變為1/10。高齡初產還會增加胎寶寶宮內窘迫、巨大胎兒等的風險。有研究發現,35歲以上的孕婦,母女圍生期患病率及致死率顯著升高,高齡初產婦是新生兒死亡率上升的關鍵原因之一。專家強調,高齡孕婦盆骨和肌腱功能衰退,軟產門機構延展性變弱,宮縮乏力,胎兒橫位,容易造成分娩過程增加而造成孕婦難產,導致胎兒宮內窘迫,增加了剖腹產率。高齡初產婦更容易患上孕期并發癥,懷孕期糖尿病在高齡初產婦中的發病率是一般孕婦的2~7倍。媽媽得了懷孕期糖尿病,不僅自身會提高患高血壓、感染性休克的風險,胎寶寶也會增加患心臟病、畸形、早產甚至死亡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