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癥是指在新生兒期內,細菌侵入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繁殖和產生毒素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有時也會在體內產生遷移病灶。盡管如此,它仍然是新生兒期的一種重要疾病,其發生率約占活產嬰兒的1‰~10‰,而在早產嬰兒中的發病率更高。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新生兒敗血癥呢?

首先,我們需要注意圍產期保健,積極防治孕婦感染,以防止胎兒在宮內感染。在分娩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產房環境、搶救設備、復蘇器械等進行嚴格消毒。對于早期破水和產程過長、宮內窒息的新生兒,出生后應進行預防性治療。

在新生兒護理工作中,我們需要特別注意保護新生兒的皮膚、粘膜和臍部,防止感染或損傷,并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觀察新生兒的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和體溫變化,保持口腔、臍部皮膚和黏膜的清潔。如果發現感染性病灶,應及時處理。

圍產期保健和孕婦感染的積極防治是預防新生兒敗血癥的關鍵。最好在醫院進行科學分娩,醫護人員在分娩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特別注意臍帶的消毒和保護。對于早期破水、產程過長、宮內窒息的新生兒,出生后應進行預防性治療。

在新生兒護理時,我們需要特別注意保護新生兒的皮膚、粘膜、臍部,防止感染或損傷,并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新生兒臍窩有分泌物,或皮膚有小膿點時,要用紫藥水涂抹,臍窩膿多時可涂點酒精或撒些消炎粉。父母絕對不能使用未經消毒的針給新生兒挑刺"馬牙"、"螳螂嘴",也不能隨便擠壓新生兒的乳房。

如果母親有膿瘡、肺炎等細菌感染,應暫時停止喂奶,可以將奶液擠出煮沸后再喂,或者直接用牛奶代替。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應提倡用母乳喂養新生兒,因為母乳中含有生長因子和抗體,有利于增強新生兒的抗病能力。

新生兒敗血癥的治療方法包括:病因治療、及病灶清除、免疫治療、支持療法和對癥治療。病因治療是治療的關鍵,我們需要及時選用適當的抗菌藥物。及病灶清除可以切斷感染源。免疫治療可以直接補充新生兒血中的各種免疫因子及抗體,增強免疫功能,促進疾病恢復。支持療法可以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適量維生素,保證熱卡供應,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對癥治療可以采用物理方法使患兒保持正常體溫,發紺時可以吸氧,有循環障礙者應補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藥物,煩躁、驚厥可用鎮靜止驚藥,有腦水腫時應用脫水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