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肺癌取代肝癌成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因

根據衛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過去30年間,我國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為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癥,并且已取代肝癌成為我國首位腫瘤死因。然而長期以來,被診斷為肺癌的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都不理想。日前,北京安定門中醫院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晚期肺癌的治療形勢依然嚴峻,但中醫藥的臨床應用已經使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出現了轉機。把肺癌當作“慢性病”,患者在生活質量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帶瘤生存”已日漸變為現實。

據北京安定門中醫院腫瘤專家王桂綿教授介紹,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比上世紀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而肺癌死亡率的增幅高達465%,遠遠高于其他癌癥,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殺手”。與此同時,由于80%的患者就診時已屬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而在以前,化療和放射治療的療效不理想,因此,患者的生存期并不理想。

王桂綿表示:“如今對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我們已不再束手無策。”她指出,對于能夠耐受化療的患者,既往的經驗顯示含鉑的兩聯化療方案可以提高生存。但是鉑類化療的療效不能持久,患者的病情最終還是會進展的。復發患者化療的療效更是有限,而且毒性作用明顯。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療效的顯著成績,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有了新的選擇,生存機會也得到了提高。

越來越多臨床醫學專家認為,隨著中醫藥治療的日益發展,把肺癌當作“慢性病”來治療已經不再是想象。而為切實幫助患者及家屬更好地了解疾病知識及治療現狀,使病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抗癌癥。

癌癥是很嚴重的腫瘤,癌癥的病人做基因檢測非常有必要,因為基因檢測是指導、選擇靶向藥物使用的依據,只有通過基因檢測才知道使用哪個靶向藥物治療效果最好。

病人通過基因檢測,有基因突變的病人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治療才會有明顯的療效,如果沒有基因突變的病人不適合使用靶向藥物治療。癌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化療、放療、靶向藥物治療等等,靶向藥物治療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產品概述

評估ALK,RET,ROS1,NTRK1,NTRK2,NTRK3,EGFR,BRAF,KRAS,NRAS,HER2,PIK3CA,TP53,MET 14個相關基因突變情況,指導非小細胞肺癌靶向用藥。

產品特點

1.精確指導肺癌個體化用藥,使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方案;2.實時動態監控療效、耐藥及復發情況;

適用人群

1.初次就診,希望得到最優用藥方案的肺癌患者;2.無法手術或不耐受穿刺的肺癌患者;3.用藥方案療效不佳期望更好用藥方案的肺癌患者;4.治療過程中發生復發、耐藥或轉移,需重新制定用藥方案的肺癌患者;

檢測基因

ALK RET ROS1 NTRK1 NTRK2 NTRK3 EGFR BRAF KRAS NRAS HER2 PIK3CA TP53 MET 

產品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