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即孕婦在懷孕期間對聲音的適應,已經開始影響新生兒。許多家長會選擇輕音樂、古典樂給寶寶聽,希望寶寶出生后能更聰明。然而,新生兒的音樂欣賞能力如何?新生兒能聽音樂嗎?

音樂是沒有國界和年齡的,它不需要語言來解釋,只要融入音樂中,自然能表達出心靈的情感語言。一般建議不要超過半小時,且曲子不要頻繁更換。例如,這個月可以聽《小步舞曲》,下個月再聽《搖藍曲》,這樣可以最大效率地增強嬰兒的聽覺記憶力,對他將來學習很有幫助。而且,旋律越熟悉寶寶,他越是會喜歡上它,進而幫助他提升音樂欣賞力。

新生兒在出生時,因外耳道殘留了羊水,所以這個時候的寶寶聽覺還不靈敏,大約1周左右在把羊水完全排出后,聽覺才有明顯的改善。足月新生兒聽覺的靈敏度不如成人,但已經相當好。在給寶寶安全、穩定、舒心的環境的同時,可以給寶寶聽一點音樂。由于新生兒每天睡眠的時間比較長,所以需要在他清醒的狀態下或者有點小興奮的時候播放有韻律的、輕松舒緩、平和安詳的音樂,比如莫扎特的《小夜曲》、《小步舞曲》、《搖籃曲》、《獻給愛麗絲》等,也可以在媽媽哺乳時播放這些音樂,將愉快的情緒與進食聯系起來。

雖然新生兒喜歡聽韻律感強的音樂,但是刺激性較強的音樂并不適合寶寶。50-90分貝的聲響就會引起寶寶呼吸改變、驚嚇反射、眨眼或啼哭,所以搖滾風、重金屬這些刺激性強的音樂對寶寶來說可以說是噪音一般的存在,最好不要給寶寶聽。

新生兒音樂啟蒙:適合新生嬰兒的音樂有哪些?

有些家長為了圖省事,會給寶寶戴掛式耳機,方便寶寶可以聽著舒緩的音樂入睡。但請家長注意:這樣做是不對的!近距離、長時間、高密集的聲波震動,會造成寶寶聽力下降,嚴重的話甚至會損傷鼓膜的發育。因此,無論是多么好的耳機設備,都不要給寶寶戴。如果你是用手機、iPad、音響給寶寶放的音樂,也最好可以離寶寶的耳朵2米以上的距離,以更好地保護寶寶的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