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或者等于11.1mmol/L即可診斷。糖尿病還要進行分型,可以分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血糖檢查診斷標準是什么
  一型糖尿病發病年齡輕,大多小于三十歲,起病突然,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癥狀明顯,血糖水平升高。不少患者以酮癥酸中毒為首發癥狀,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低下,單用口服藥無效,需用胰島素來進行治療。
  二型糖尿病常見于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起病隱匿,早期無任何癥狀或僅有輕度的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顯者需要做糖耐量試驗才能確診,血清胰島素水平早期正常或者增高,晚期可以表現為低下。
  妊娠糖尿病可以順產嗎
  因為到臨產的時候情緒的波動、緊張或者是疼痛都會影響血糖。如果是以前用過胰島素,這個時候胰島素的用量不好掌握,嚴格控制到生產時的血糖是有必要的。所以臨產后一般是用糖尿病的飲食,順產過程當中一般是停用以前用的胰島素,一般在孕前糖尿病的患者,都會在注射液中加入胰島素。
  順產和剖宮產的指征不完全是根據胰島素來決定的,或者是根據糖尿病來判定的。如果是懷疑孩子大、胎盤功能不好、胎位異常,有產科的指征,就是不大好算的。如果是妊娠期血糖控制得不好,孩子偏大,或者是以前有過死胎死產,應該放寬剖腹產的指征,不能強硬地進行試產。
  妊娠期糖尿病產后變正常嗎
  糖媽媽產后就正常了嗎?妊娠期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妊娠期糖尿病生完孩子后變正常,這是真的嗎?
  隨著二胎政策開放,高齡、肥胖、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等危險因素的孕媽媽增加了。近年來關于妊娠期糖尿病(GDM)知識的普及,很多人已經有了孕期控制體重預防糖尿病的意識。絕大部分孕媽媽認為,妊娠期血糖升高既然和懷孕相關,產后就應該恢復正常了,也不需要再花心思在這個問題上了。真是這樣嗎?
  有研究發現,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比沒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隨著時間推移,轉化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7倍以上。但如果進行生活方式干預,采用健康飲食、控制體重和運動鍛煉,則可以明顯減少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并可以早期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產后復查,發現是否存在糖尿病前期改變,采取相對的干擾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發病率。
  2018年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和美國糖尿病學會共同推薦,建議所有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在產后4-周進行75g葡萄糖耐量試驗,即使檢測結果正常,也應該每1~3年隨訪1次。檢查異常者,應給與干擾措施。對于有高危因素的產婦,應增加篩查頻率。這里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孕期超重或肥胖、孕期需要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
  糖尿病預防計劃:指產后檢查發現異常后,進行行為生活方式干預,達到維持7%的減重目標,并將中等強度活動(如快走)的時間增加到≥150 min/周。對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尤其是體重指數≥35、年齡<60歲、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以及生活方式干預但糖化血紅蛋白仍不達標者,應考慮使用二甲雙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