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護理全攻略:涵蓋方方面面的新生兒護理小貼士
新生兒護理的各個方面都需要特殊關注,以確保他們的健康成長。新生兒的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維生素K:新生兒需要維生素K來促進血液凝固,從而減少出血的風險。如果新生兒缺乏維生素K,他們可能會患上罕見的出血性紊亂,導致大腦出現危險的出血癥狀。因此,新生兒需要注射維生素K來預防這種疾病。
2. 聽力篩查:一小部分新生兒在出生時就可能失去聽力。新生兒出生后,會接受一個簡便快速的聽力檢查。及早發現聽力問題,可以讓父母得到所需的支援,并幫助新生兒掌握語言和社會技能。
3. 肝炎:一些人的血液中攜帶B型肝炎病毒,因此需要接受一個療程的免疫接種。如果懷孕的母親攜帶B型肝炎病毒,它就會遺傳到新生兒體內。雖然新生兒不會立刻生病,但他們有很高的可能性成為攜帶者,并容易患上肝病。所有由攜帶B型肝炎的母親分娩的孩子都需要接受一個療程的免疫接種。
4. 新生兒皮膚:新生兒出生時,皮膚最外層非常薄且易受傷。在頭一個月,新生兒的皮膚會逐漸成熟,并成為天然的保護屏障。胎膜應該會被自然吸收,這是天然的保護霜,在前幾天能防止新生兒受外界感染。
5. 乳房和生殖器:新生兒出生后,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乳頭都會有些腫脹并滲出奶水。新生兒的生殖器也會有些腫脹,但在幾周內,它們就會發育成與身體相適應的比例。女嬰有時會流一點血或從陰道排出一些白色的渾濁物。這些都是由于在寶寶出生前從母親那里帶來的荷爾蒙引起的,所以不需要過于擔心。
新生兒護理注意事項:
1. 新生兒的正常體溫:在母體內的體溫比媽媽高0.5℃,出生后進入外界環境,即使分娩室溫度高達24℃,也比新生兒體溫低13℃。這么大的溫度差,加上新生兒體表面積大、皮膚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等,使其散熱更快,出生后1小時體溫可降至35℃;如當時室溫在30~32℃,那么體溫在生后6~8小時可恢復至36℃~37℃。室溫第二天須降至22~26℃,這樣體溫才能保持正常水平。
2. 新生兒乳頭護理:新生兒出生一兩天后,女嬰的乳頭會出現紅腫并伴有類似流膿一樣的物質。這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女寶寶受到母體激素的影響才會出現這種現象,三兩天就會自然消失,無礙寶寶的身體健康。反而父母越是去擠,越容易誘發細菌感染,從而導致乳頭受損,對女寶寶造成不良影響。
3. 新生兒的口腔防護很重要,父母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導致寶寶出現口腔問題,孩子會吃不好,睡不好,甚至不喝奶,對健康影響大,所以新手父母切忌給寶寶擦馬牙。
4. 新生兒螳螂嘴的護理:新生兒出生一兩天后,會發現孩子的嘴邊或臉頰處有一些隆起的脂肪顆粒,像墊子一樣,民間叫“螳螂嘴”。不要小看螳螂嘴的作用,它們能有效地幫助孩子順利吮吸。
5. 新生兒的毛發護理:很多地方都有在新生兒滿月當日給孩子剃光頭的風俗,同時還會一并剃掉眉毛和睫毛。其實孩子的胎發和眉毛、睫毛在孩子過小的時候是不宜剃的,因為剃刀很鋒利,一不小心碰到就可能傷害到孩子的皮膚。另外,胎毛能很好地保護孩子的頭部,如被風吹,被蟲子咬到等等,剃光頭之后頭發這道保護屏障就沒有了,孩子也就又危險了幾分。眉毛和睫毛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等孩子長大一點之后再剃也不遲。
上一篇:
網紅寶媽因感冒五天未就醫去世
下一篇:
成都試管成功率最高的公立醫院是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