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康復期和出院患者會產生抗體,能抵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報道引發關注。那么,康復期和出院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呢?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治愈的患者是否會產生抗體呢?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將進行詳細解答。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指出,根據臨床經驗,康復期和出院病人經過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病毒復制已停止。同時,他們自身產生的抗體能抵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雖然這種抗體并非終身存在,但在半年或更長時間內,感染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治愈后是否會產生抗體呢?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采訪了多位臨床一線及醫學界專家。他們表示,病毒感染治愈的人會產生抗體,一段時間內不會再感染,成為不易感人群,相比普通人多了一套對抗病毒的“盔甲”。

長航總醫院感染腫瘤部主任許綠葉進一步解釋,人被病毒感染康復后,一般會規律產生抗體。例如,麻疹、天花等病毒引發疾病,也會產生抗體。抗體在對抗相同疾病時,會對人起到保護作用,有些抗體甚至能讓人具備終身免疫能力。

實際上,接種疫苗就是通過不同方式刺激人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武漢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院長張同存教授表示,只要病毒沒有變異,康復者對這種病毒一定程度上就是“無敵”的,成為不易感人群。他解釋,這可以看作是自然界對生命對抗疾病過程中獲勝一方的獎勵。

然而,也有人提出,如果病毒有變異的情況,長時間的進化可能導致康復者再次感染,但短時間內一般是穩定的。此外,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很大,抗體留存的時間、對抗病毒的滴度(通俗地理解為濃度)也很不一樣。一段時間后,這種抗體可能會消失,或者濃度很低,對高強度的病毒可能招架不住。

總之,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康復后,有抗體確實能產生抵抗力,但并非百毒不侵。抗體存在于一個時間段,抗體本身也有一定的量。如果康復者再次接觸病人且沒有防護措施,依然存在感染風險。此外,患病初愈的康復者體質較弱,也容易被其他疾病擊倒。因此,康復者仍需避免易感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健康成人血清中分離出來的廣譜免疫球蛋白中,并沒有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所以并不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然而,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能提高免疫力,這個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