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么吐奶?許多媽媽誤認為這是正常現象,只是喂奶的姿勢不正確。但實際上,寶寶吐奶除了與喂奶姿勢有關,更多的是由于寶寶生理原因導致的。下面,小編將為您詳細解釋寶寶吐奶的原因。

寶寶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的反應,而且量比較多。寶寶為什么會吐奶,這是一個讓許多父母都關心的問題。總的來說,寶寶吐奶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

首先,寶寶吐奶的原因之一是喂奶姿勢不正確。當媽媽給寶寶喂奶時,寶寶在吸吮母乳時,往往同時吸進許多空氣。當哺乳結束后,隨著寶寶身體的移動或被翻動(如給他洗澡或替換尿布時),他胃中的空氣會上升,從氣管里跑出來。由于胃部肌肉控制力較弱,奶會隨著空氣一起出來,從而導致吐奶現象。這種現象是嬰兒早期的正常現象,不是病癥,對嬰兒的營養和生長發育不會產生影響,因此父母不必過分擔憂。只要在喂奶時讓寶寶頭部稍高,并在喂奶后把寶寶貼胸豎起來抱一會兒,輕輕拍拍寶寶的后背,讓寶寶胃中的空氣跑出來,然后盡量在半個小時內不要翻動寶寶或給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

其次,寶寶吐奶的原因之二是寶寶生理上的原因。小嬰兒的胃賁門(近食管處)括約肌發育不完善,造成賁門松馳,而幽門(近十二指腸處)括約肌發育相對完善。這樣就使得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而且小嬰兒的胃呈水平位,平臥時胃內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吐奶。因此,吃奶后如果寶寶劇烈活動或咳嗽,就有可能出現吐奶。

在喂養寶寶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不要讓寶寶吃得過飽,喂完奶后,最好讓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輕拍孩子背部,使吸進去的空氣跑出來。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孩子時要輕柔,避免劇烈搖晃。此外,在平常生活中,睡覺時一定要側睡,吐奶時一定要盡快側身低頭,讓寶寶從鼻腔將胃內容物排出,以避免嗆入呼吸道和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可能,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總之,寶寶在4-6個月后吐奶會逐漸自行好轉。有時寶寶感冒、生病,可能會出現比平時嚴重的吐奶情況。然而,隨著寶寶的成長,胃賁門部肌肉功能的健全,再加上媽媽的悉心照料,寶寶吐奶的現象就會逐漸減輕,直至完全消失。因此,媽媽們無需過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