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檢測的假陰性現象可能導致患者未被及時診斷,從而導致疾病傳播。
全國各地省份出現了假陰性病例,讓不少人擔心病毒感染者漏診的情況發生,加重疫情發展。那么,新冠狀病毒假陰性會導致漏診嗎?檢測出假陰性患者怎么辦?下面八寶網小編就來說說。
新冠病毒假陰性病例的出現是一個嚴峻的問題,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病毒感染的漏診,使得疫情變得更加嚴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了解新冠狀病毒假陰性病例是否會導致漏診,以及如何處理檢測出假陰性患者的病例。
對于新冠病毒假陰性病例,我們需要知道核酸檢測并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除了核酸檢測,醫生還會結合臨床診斷和患者具體情況來分析,因此,我們不必過分擔心。
在處理檢測出假陰性患者的病例時,我們需要根據病情輕重程度、疾病發展不同階段、采樣方法和實驗室條件等因素,換言之,核酸檢測并不是唯一判斷標準,還會結合臨床診斷和患者具體情況來分析。對于疑似病例,國家衛健委有嚴格規定,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發現疑似病例和臨床診斷病例后,應當立即進行隔離治療,疑似病例和臨床診斷病例要單間隔離,并盡快采集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測,疑似病例在連續兩次(至少間隔1天)核酸檢測陰性才能排除。核酸檢測的結果不能作為唯一的判斷依據,臨床上是比較清楚的。對于癥狀、影像學特征都高度疑似的患者,即便測出陰性,也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提高新冠肺炎的確診率方面,規范流程核酸檢測是一個連貫的受控過程,從采樣→保存送樣→病毒滅活→裂解核酸提取→檢測,必須保證每個環節的操作規范,否則無法提取出足夠、有效的病毒核酸。因此必須嚴格規范操作,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另外,多點采樣,反復檢測對疑似患者進行鼻咽拭子、痰液和肺泡灌洗液等多點采樣,或對同一部位反復進行核酸檢測,并結合臨床癥狀以保證診斷的準確性。CT檢查與核酸檢測相結合,目前核酸檢測具有特異性高、靈敏度低的特點,造成假陰性率的可能性升高。即使疑似病患的核酸檢測呈陰性,也不能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將CT檢測作為排查疑似患者的主要標準,及時對疑似患者進行收治,將會大大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提高新冠肺炎的診斷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