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矮小癥的情況讓許多家長們感到擔憂,因為身高過矮會給孩子的未來生活帶來諸多困擾。那么,寶寶矮小癥應該怎么治療呢?我們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矮小癥?

首先,矮小癥的治療方法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癥可以使用甲狀腺素進行治療。關鍵在于及時就診,查明矮小癥的病因,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同時,我們應避免隨意購買各種所謂的增高性補品或藥品。

對于沒有達到矮小癥診斷但個子偏矮的孩子,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他們助長身高呢?要實現長個子,我們需要從合理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三個方面入手。

1. 營養補充:攝入有助于成長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微量元素等。

2. 充足睡眠: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因為生長激素在夜間深睡眠狀態下才會分泌高峰。一般來說,4-6歲的孩子每晚需要11-12小時的睡眠,中小學生最好保證每晚9小時以上的睡眠。

3. 運動鍛煉:多進行有利于長高的運動,如跳繩、打籃球、排球、伸展運動等。此外,運動還可以增進食欲,對孩子增高有幫助。

在判斷孩子是否患有矮小癥時,我們需要關注孩子的生長速度。正常情況下,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身高增長約25厘米,1-2歲時身高增長約10-12厘米,3歲后至青春期前每年遞增約5-7厘米。青春期身高的增長明顯加速,男孩每年可增長約7-9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長約6-8厘米。

如果青春期前身高增長5厘米/年,青春期生長速度為6厘米/年,那么提示生長緩慢。即使孩子身高仍處于正常范圍內,但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孩子的生長曲線偏離了原先的百分位線,向下降落或快速提升,那么需要警惕,孩子的生長可能存在問題,必須盡早去醫院檢查。

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對兒童生長發育至關重要。蛋白質是骨骼與肌肉生長的能量來源,同時又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是兒童生長發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平衡的飲食為好,葷菜、素菜合理搭配,粗糧、細糧均衡攝入。營養過剩是導致性早熟發病率逐年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運動不僅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身體充分運動后還能增進食欲,對孩子增高有幫助。

運動方式以慢跑、慢速跳繩等為好。球類運動、游泳等也可,只不過需要注意保持運動的連續性,球不在手時也要注意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