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哭鬧時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幾乎崩潰。實際上,我們很簡單,只要找到原因,我們就不會哭了。

1. 哭鬧是為了向父母撒嬌,表達無聊的情緒。當孩子(0-18個月)感到無聊時,也會通過哭鬧來宣泄情緒。父母可以利用各種小動作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制造各種聲音,流水聲、擠壓塑料袋的聲音、波浪鼓的聲音、吸塵器的聲音等。當孩子無聊時,父母可以嘗試與孩子一起游戲,如照鏡子、藏貓貓、拍手歌等,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哭鬧了。

2. 哭鬧是為了提醒父母,孩子需要換尿布了。孩子便便前會有一些征兆,如停頓、打寒戰或雙眼發呆等。父母可以向經驗豐富的媽媽們請教,了解孩子的需求。此外,父母也可以通過聞孩子的屁股,判斷孩子是否需要換尿布。

3. 哭鬧是為了提醒父母,孩子困了。父母在哄孩子入睡時應注意避免用力搖晃,可以輕輕拍拍孩子的背。如果孩子一直哭鬧,可以嘗試讓孩子躺在床上,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孩子已經超過4個月齡,可以在睡前留出一定空間,以利于氣體的流通。同時,避免讓孩子趴著睡,因為俯睡容易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征。

4. 擔心孩子受冷,使用電熱毯。電熱毯加熱速度快,容易讓孩子輕度脫水,并存在安全隱患。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電熱毯。但在睡前通電預熱,并確保在孩子上床后及時切斷電源。

5. 方便照顧孩子,所以開著燈睡。開燈會影響孩子的適應晝明夜暗的自然規律,影響生長激素在夜間的分泌。此外,還會導致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影響睡眠質量。因此,在晚上給孩子睡覺時盡量不要開燈,只在喂奶或換尿布時開一些小燈,并在完事后立即關燈。

爸爸媽媽,我們知道會給你們帶來很多麻煩,但我們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無法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請辛苦你們,謝謝你們這么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