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現積食情況應該怎么辦?什么孩子會出現積食
孩子出現積食的情況,就會不是很愛喝奶。為什么孩子會出現積食呢?孩子積食和厭奶有關系嗎?八寶網小編就來說說吧。
首先,要高度重視和正確對待小寶寶積食錯誤的應對。厭奶期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它通常在孩子2-3個月大時出現。正常的寶寶,月子里喝奶都會很給力的。孩子是純陽之體,生機勃勃,生長發育迅速,對營養物質的需求非常旺盛和迫切。成人對脾的要求,就是滿足日常能量的消耗即可,但是孩子除了滿足日常能量的消耗,還要滿足快速生長發育的需求,這在初生的小寶寶尤其典型。因此,孩子脾的負擔,實際上相對來說比成人更大。
但是,孩子“五臟六腑,形而未全,全而未壯”,脾胃機能稚嫩,功能薄弱。因此相比生長發育需求來說,孩子脾的能力就顯得不夠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脾常不足”。
“脾常不足”,只要稍微吃得多一些,東西硬一些,或者營養富余難消化一些,孩子就會很容易積滯,積滯沒有及時處理,反過來就會進一步損傷脾胃,傷害孩子抵抗力的根本。
為什么第一個“厭奶期”通常在孩子2-3個月?因為小寶寶在這個時候生長發育非常迅速,需要滿足快速生長發育的需求。為了滿足身體發育的需求,孩子對食物的需求特別旺盛和迫切。有的孩子,月子里就會喝到上百毫升的奶。但是,喝奶超量,過不了多久,脾消化運化不了,胃口就會慢下來,對奶量的需求就會下降,因此,通常1-2個月后就會出現第一個所謂的“厭奶期”。
為什么最高發的厭奶期,是在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因為輔食有味道,所以孩子更感興趣,因此不愛喝奶。這個解釋我覺得是不通的。有些輔食,還不如奶粉有味道。如果這個解釋成立,那么孩子對輔食的胃口應該是很好的。如果奶和輔食都不吃,那就是身體沒有需求,家長給得過量了。添加輔食,食物改變了性狀,比原來難消化,這個時候,腸胃需要一個適應期,腸胃功能發育得比較好的孩子,過渡得就會比較好,胃口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脾胃功能發育差一些的孩子,這時候就會消化不了,出現積食,大便、舌苔、口氣、睡眠等等相應的都會有征兆。消化不了,積滯了,自然就沒有胃口了,所以添加輔食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厭食”。
錯誤應對厭奶期的錯誤做法:
1. 變著花樣做輔食
有些家庭,這時候會陷入比較焦慮的狀態,想盡辦法讓孩子多吃一點。變著花樣做輔食最不可取,孩子本來接觸新的食物腸道就適應不了,還要增加更多新的品類,對腸道的要求就更高了。
2. 想辦法給孩子加餐
有的家長,甚至半夜還要再給孩子加餐,或者趁孩子睡著了迷迷糊糊的時候再喂,這都是大錯特錯的。孩子睡覺,腸道也在休息,這時候還要讓腸道繼續工作,很快機器就會磨損的。
3. 更換奶粉
看到寶寶不愛喝奶,家長可能直接想到是不是這個牌子的奶粉寶寶喝膩了可以更換別的奶粉,但是只要奶粉一更換,孩子的腸道又需要一個適應期,那又是新一輪的挑戰。
4. 頻繁喂涼茶
積食的寶寶,容易有眼屎、口臭、或者大便秘結,很多家長以為是孩子熱氣,就開始天天給孩子喂涼茶。涼茶寒涼,進一步傷脾,孩子積滯就會越來越嚴重,脾胃就會越來越虛弱,體質就會越來越差。
正確應對厭奶期的做法:
1. 減少喂奶的次數,奶粉沖稀
小寶寶喝奶,水量不變,奶粉減去1/3,先把奶稀釋了。每天總體上,可以減少1-2次喂奶,不要頻繁更換奶粉,讓寶寶的脾和腸道充分休息和恢復。母乳媽媽一定要飲食清淡,不要過于補益。
2. 減少輔食的量,或者推遲添加輔食
不能再添加新的品類,總體也要減量,原來一天喂兩次的,就減少一次;原來脾胃功能就比較薄弱的,比如先天就有過敏體質的、用過抗生素的孩子,就再推遲添加的時間。讓孩子的腸道有個適應的過程。
3. 每天檢查孩子的消化情況
每天檢查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和睡眠,如果不是很正常,那就要繼續清淡飲食,減少喂養的量。
4. 可以考慮使用三星湯和小兒推拿法來幫孩子助消化
三星湯是非常溫和的,月子里的寶寶也可以喝,孩子積食的時候喝2-3天,配合素食。小兒推拿法,越小的孩子越有效果,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