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奶量下降的影響及解決方法
寶寶喝奶量下降時,很多媽媽會擔心寶寶的營養和生長發育問題。如果寶寶生長發育正常,寶寶喝奶量下降不用過于擔心。那么,嬰兒吃奶量減少該怎么辦呢?
首先,評價喂養效果的第一工具是生長曲線。當寶寶喝奶量下降時,家長應按照正常生長曲線反映的身高、體重等生長指征來做判斷。如果寶寶處于正常生長趨勢,說寶寶的進食量與需求是匹配的,家長可以不用過多擔心,更不要過分地干預寶寶的食量。
如果寶寶奶量減少,可能致使小朋友體內營養不足,阻礙身體成長發育。小朋友身體不適、新陳代謝緩慢、喂養方式不正確等,都有可能使嬰兒吃奶量變少。此時,除了密切關注寶寶身體的各方面變化外,父母還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措施。例如,若寶寶吃奶量減少,媽媽不能強行喂奶,否則會引起嬰兒的反抗。有些嬰兒只需一兩天,就會恢復正常的吃奶量;有些嬰兒卻需一至兩個星期的時間來進行調整,使肝臟、腎臟、消化系統等慢慢恢復正常。隨后,吃奶量也就會恢復正常。

媽媽們不能過分按照奶粉包裝上的吃奶量實施,勉強給孩子喂奶只會起反作用,讓嬰兒更加厭奶,而是需要酌情改善嬰兒厭食現象。在嬰兒厭食期,媽媽可以每日只喂養一到兩次,每次130毫升即可,注意不可將奶粉調配的過于濃稠或稀薄,等寶寶不再厭奶,再為寶寶逐漸增加至正常奶量。
如果寶寶奶量攝入不足,常有以下表現:1、體重增長不達標。2、如果寶寶是母乳喂養,每次吃奶時間少于10分鐘。3、寶寶每天排尿少于6次。4、如果寶寶睡整夜覺不吃奶,可能攝入奶量不足。5、寶寶排便不規律,大便少而干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