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尺寸、體重適中、聽力視力正常,各項體檢都達標,但為什么其他孩子活潑、反應快,而自己卻表現得相對笨拙、反應慢呢?這可能與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有關。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和感覺系統之間出現連接不暢的現象,就像道路擁堵導致交通不暢。據研究,我國兒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如膽小、黏人、孤僻、注意力不集中、愛哭鬧、總是笨手笨腳等。這些情況都與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有關。

感統失調的原因有很多,如缺鐵、缺鋅或孕期用藥等。剖腹產的兒童因為沒有經過產道擠壓,也可能容易出現感統失調。此外,父母對孩子過度寵愛、限制孩子動手、爬、滾等行為,也會導致孩子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多個方面。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以下問題時,應提高警惕,可先到專業的兒童醫院進行測評。例如,聽覺方面表現為說話不流利、語速過快、說話時聲音嘶啞;視覺方面表現為閱讀困難、閱讀速度慢、閱讀時出現遺漏、跳字等。觸覺方面,可能表現為緊張、孤僻、不合群、偏食、脾氣暴躁、黏人、吃手、咬指甲等。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走路易摔倒、方向感不明、情緒不穩定等。此外,有些孩子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表達困難等。

就像交通堵塞需要交警出來疏導一樣,感統失調的孩子也需要通過一定的訓練予以恢復。一般來說,3-12歲是適宜的調整時期。視覺感統失調的孩子,可以進行走迷宮、玩拼圖、看彩色圖、丟沙包、丟玻璃球等游戲,以鍛煉孩子的聽覺和視覺能力。鍛煉孩子前庭平衡功能,可以進行走平衡木或走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