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愛說話,掌握溝通技巧助力成長
孩子說話是一個習慣,有的孩子愛說話,有的孩子話少。對于話少的或不愛說話的孩子,我們需要想辦法讓他們話多起來。八寶網小編就來說說吧。
孩子話少,不愛說話怎么辦?
首先,孩子的語言來自同伴、大人以及周圍的生活環境。我們除了要多與孩子交流,多讀繪本、多講故事,創造好的語言環境。此外,我們還需要在孩子學習語言表達時進行有意的積極引導,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要想孩子從沉默寡言變成能說會道的“小話癆”,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積極回應,鼓勵和肯定孩子的表達。當孩子嘗試發出一些簡單的發音時;當孩子喜歡無事呼喚大人,或指物說詞時;當孩子總是充滿熱情地重復他人話語時;當孩子喜歡湊近別人耳朵小聲說話或自言自語時;當孩子喜歡模仿大人打電話時……我們的關注與積極回應,會讓孩子有更多說話的意愿,并努力改進自己的話語體系。
2. 正常表達,并有意識地擴展孩子的話。孩子小的時候,由于語言能力和發音習慣的影響,喜歡用疊詞來表達。如飯飯、抱抱、水水等。很多爸爸媽媽或是因為親切,或是為了孩子能聽懂,會順著孩子的兒語去與孩子交流。然而,這樣做只會阻礙孩子的語言發展。我們只需用正常的話語系統去與孩子交流,并有意識地去擴展孩子的話。孩子在不斷的交流與學習模仿中,詞匯量與句法能力就會大大增加。
3. “明知故問”,給孩子更多表達的機會。孩子簡單疊詞表達,我們連猜帶蒙基本是能理解的。但我們需要隱藏這一點。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語言體系足以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他有時會變得“不思進取”。表達從詞到句的轉變,對孩子來說,難度是很大的。我們有意“懂裝不懂”,去為難一下孩子。反而會激勵孩子想辦法去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和需求。
4. 創造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語境和孩子交流的興奮點。當孩子急于表達自己感興趣或者興奮的內容時,往往會激發孩子的語言潛能,實現關鍵性的突破。我家孩子在1歲零11個月的時候,說出了人生的第一個句子。那一天,孩子和外婆出門玩耍,回來就很激動地說:“狗寶寶,爺爺好多,米米,要一個。”原來是小區里一鄰居家出生了好多狗寶寶,兒子喜歡,鄰居爺爺就答應送他一個。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句子。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他特別特別想表達要一只狗狗養的愿望。于是,他終于沖破了簡單詞匯表達的障礙,走向了簡單句式表達。這個節點的突破,給孩子帶來的巨大成就感,大大提升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后,他好像發現新大陸般,開始頻頻使用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開始快速進入語言發展的新階段。
總之,我們應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幫助他們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同時鼓勵他們表達自己,擴展詞匯量,并培養他們創造話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在語言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