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總是有原因。我認為沒有母親打過孩子吧。打孩子總是有原因。我記得我第一次打女兒時,她兩歲左右,晚上睡覺前換了睡衣和紙尿布,但她不合作,在床上跑。那段時間,女兒一直反復發作支氣管炎,我一連講幾遍她也不停下來,只得打屁股。第一次挨打,她有點驚訝,很快就乖乖地穿上了衣服。但是,今后我會盡量給女兒講道理。想想自己也長大了才知道父母說的道理,父母有時強迫自己。丹丹的母親原則問題沒有和她商量有孩子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民主耐心的母親,從來沒有想過棍棒下出孝子等話。但是,真的有了孩子,我發現這是不可避免的方法。我在家里備了根小藤條,我在自己身上試過,看看使用多大的力道就能打疼而不會傷著。我記得兒子三歲的時候只用過。那次去滑冰場玩的時候,因為別人很小,管理者不讓他進去。結果,他在地上撒潑,當時周圍圍有很多人。我覺得很尷尬,想找個進去。但是,兒子好像看到我拿不到他,變得更強了,我受不了,夾著他上車回家用藤條打了。挨打后,我躲在房間里哭泣,兒子睡覺后,為他揉了一夜屁股。此后,藤條只發揮威懾作用。現在兒子四歲了,已經有自尊心了,我基本上不打他了。思思媽媽點評:孩子不是天使,不能犯錯誤。父母不是圣母,也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一旦打孩子時,不妨留意以下幾個方面: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挨打;不要距離錯誤發生的時間太久;要處理好“善后”措施,照顧孩子的感情;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以免傷害自尊;不要經常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