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中晚期,準媽媽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不僅會影響腹中寶寶的健康生長,甚至可能導致胎兒宮內窘迫、早產等危險。在懷孕期間,準媽媽可以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如每天1-2個雞蛋、瘦肉、菠菜、豆芽和海帶。然而,為什么貧血反而更重了?

日常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血紅素型的鐵,即“二價”鐵,這種鐵只存在于動物血液、動物肌肉和動物肝臟中,是人體消化道最能接受的鐵的吸收形式,利用率較高。另一種是非血紅素鐵,以“三價”鐵離子的形式存在。在人體消化吸收前,非血紅素鐵必須先轉化為“二價鐵”離子,否則,吸收非常困難。

孕媽媽可以通過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來補充鐵。動物肝臟是首選,如雞肝和豬肝,每周吃兩三次,每次25克左右。此外,動物血和瘦肉也是很好的選擇。

你可能擔心肝臟是排毒器官,不能吃。事實上,動物肝臟含有維生素A,攝入過量可能中毒。但類似一周偶爾吃兩回,一次25克,是不需要擔心中毒危害的。但一定要選健康動物的肝臟。這樣,在日常飲食的基礎上,基本能夠保證妊娠中晚期所需的每人每天28毫克鐵。

新鮮酸味水果有助于鐵的吸收。在一定條件下,水果中的“三價”鐵離子可以還原成“二價鐵”,變成易于人體吸收的形式。這個“條件”是維生素C。但并不是隨便吃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就能促進鐵的吸收。實際上,還原型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新鮮蔬菜、水果中,但非常嬌嫩。在常溫下,每存放24小時,其含量就衰減一半,被氧化成了氧化型維生素C。因此,平常所吃的維生素C藥品并不能很好地提高鐵的吸收利用率。

所以說,蔬菜水果可以隨買隨吃,尤其新鮮帶酸味的水果。如獼猴桃,其還原型維生素C含量可是排第一的。此外,烹飪方法也會影響還原型維生素C的吸收。炒菜加熱、水果榨汁、接觸鐵、銅容器等,都會導致還原型維生素C被氧化。建議,蔬果能生吃就不要烹炒,即便烹炒也是急火快炒、入鍋即出,不能炒得太爛。烹飪時最好加點醋,酸性環境下,還原型維生素C穩定性較好,不易被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