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現黃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不必過于擔心。新生兒大部分都會出現黃疸,不用擔心。那么新生兒黃疸怎么預防呢?

新生兒黃疸是指寶寶剛生下來皮膚、黏膜、眼白等部位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黃染過程,醫學上稱這一現象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大多數寶寶都處于生理性黃疸。這是由于寶寶本身的膽紅素代謝特點造成的,等到寶寶的代謝與排泄系統發育完善,膽紅素能及早排出體外時,這些癥狀都會消退的。

但是病理性黃疸也需要引起重視。病理性黃疸可能導致寶寶發育遲緩、智力低下、耳聾等終身殘害,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提高警惕,密切關注寶寶病情。那么,如何區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呢?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膽紅素界值會隨寶寶的胎齡、體重、有無高危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爸爸媽媽要重視寶寶的黃疸變化情況,當判斷不準時,可一定要咨詢專業靠譜的兒科醫師。

新生兒有黃疸怎么辦?

1. 生理性黃疸

爸爸媽媽應該注意做好寶寶的保暖工作,確保寶寶體溫穩定。媽媽應盡早開奶,加強喂養,增加寶寶的排便次數,有利于膽紅素的及早排出。

2. 病理性黃疸

藍光照射是目前常使用且效果快的治療方法之一。藍光照射時要保護好寶寶的眼睛和會陰、肛門部哦,不過醫生都會考慮周到的。

換血療法聽起來很恐怖,不過不到病情危重時刻醫生是不會讓寶寶受這么「恐怖」的治療的。藥物治療如注射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對特定病因的黃疸也有一定療效。

在寶寶住院期間,黃疸的評估與治療可以交給醫生處理。寶寶出院后,爸爸媽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繼續加強對寶寶黃疸變化的監測,一有情況及時就診,畢竟寶寶的健康大于天!

還有一種很「特殊」的黃疸,是與母乳喂養有關的。母乳喂養的新生兒7天內由于吃奶不夠、排便不及時也會導致體內膽紅素水平高而出現皮膚黃染,對于這個,寶媽們不用緊張,可以通過增加母乳喂養量和喂奶頻次來得到緩解。另外,排除了其他病因,如果母乳喂養的寶寶在生后3個月內仍有黃疸,那么可以試著停喂母乳1-2天,代用配方乳,黃疸是可以明顯減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