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他們的孩子總是充滿活力,無法讓他們長時間安靜下來。這種現象通常被誤解為多動癥。那么,多動癥的表現又是什么呢?多動癥在醫學上通常被稱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它是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最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

多動癥患兒在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前提下,卻在學習、行為和情緒方面存在缺陷。這些缺陷表現為注意力難以集中、活動過多、情緒易沖動等。這些癥狀使患兒在家庭和學校都難以與人相處,給家長和老師帶來諸多困擾。

多動癥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注意力不集中:患兒在學習、工作或其他活動中,常常不注意細節,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錯誤。在工作或游戲中,他們難以保持注意集中,別人的話時常似聽非聽。

2. 活動過多:患兒在完成任務或玩耍時,常常顯得非常活躍,情緒易沖動,這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和人際交往。

3. 情緒易沖動:患兒在情緒激動時容易沖動,有時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4. 難以組織工作和學習:患兒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常常難以集中注意力,無法按時完成任務,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5. 逃避、厭惡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集中的工作:患兒在工作和學習中,常常逃避或厭惡這些要求,如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

6. 常常丟失學習和活動要用的物品:患兒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常常丟失學習和活動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學校指定的作業、鉛筆、書本或工具。

7. 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患兒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常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8. 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患兒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常常容易忘記重要的事情。

多動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遺傳因素:家系和雙生子研究顯示,遺傳因素是導致多動癥的重要原因。分子遺傳學研究顯示,多動癥是一種與神經發育密切相關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

2. 腦器質性因素:研究發現,母親孕期感染、接觸有毒物質、營養不良、吸煙、飲酒等,以及宮內窘迫、非正常分娩、低出生體重等,都可能導致兒童神經發育異常,增加患多動癥的風險。

3. 中樞神經遞質異常:神經生化研究發現,多動癥兒童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不足、多巴胺功能不足、5-羥色胺功能過高或相對不足。這些神經遞質被認為可以激活大腦皮層或強化社會行為。

4. 社會心理因素:不良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都可能增加兒童患多動癥的風險。患兒在緊張、壓抑、恐懼、不安和矛盾的狀態下,容易出現沖動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等行為問題,或加重多動癥的某些癥狀。

5. 其他因素:有研究發現,兒童過多食入含鉛食物,體內血鉛水平過高可能與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有關,有可能是多動癥的潛在病因。

多動癥和頑皮兒童有什么不同呢?

多動癥患兒在興趣愛好上較少,即使通過喜歡的游戲機、少兒電視節目等,也無法讓他們專注于學習。而頑皮兒童卻截然不同,他們對感興趣的活動能全神貫注,甚至討厭別人的干擾和影響。

多動癥患兒行動呈沖動性,且雜亂無章、有始無終。他們在完成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無終,常半途而廢或頻繁地轉換。

頑皮兒童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計劃和安排。他們在學習中,即使面臨困難和挑戰,也能保持自我控制。

因此,不要一看到幼兒多動就以為得了多動癥,給頑皮兒童戴上多癥的“帽子”,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如果自己無法區分,可去專科醫院讓醫生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