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首次接種預防針時,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一般而言,寶寶前六個月都需要接種預防針。為了寶寶的健康,爸爸媽媽們需要提前了解相關事宜。那么,要準備哪些事項呢?接下來,我們詳細分析一下。

1. 寶寶打預防針時應注意什么?

打預防針前,請確保寶寶身體無疾病。寶寶遇到感冒、發燒、腹瀉、哭鬧等身體不適時,爸爸媽媽應該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呢?醫生建議,等寶寶身體恢復健康后再接種,因為疫苗是減毒或滅活的病毒或細菌,接種后會對人體造成微小“疾病”過程。在接種前,寶寶的身體應處于健康狀態。若寶寶生病,則不能接種疫苗。只有在病愈一周后,才能接種預防針。否則,疫苗接種后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反應,且長期效果也不夠強。

2. 打預防針時,務必確保寶寶清醒。

提醒各位爸爸媽媽,接種疫苗時應在寶寶清醒的狀態下進行。為了讓寶寶對接種疫苗這件事有個心理準備,可以提前向寶寶解釋,比如“我們今天要打針了,跟被螞蟻咬一下一樣,不會疼的。”

3. 接種時間需謹慎。

醫生一般會在接種完預防針后給一個預約單,上面標明了寶寶下次接種的時間和接種的內容。有些爸爸媽媽可能認為,晚接種不如早接種,讓寶寶早點得到所需的抗體。然而,這種做法并不科學,因為接種時間只能適當推遲,卻不能提前。因為寶寶出生時,體內已帶有來自母體的各種疾病抗體。這些抗體在寶寶體內存留的時間有長有短。這就決定了接種時間的早晚。寶寶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如果提早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少、水平低,就起不到效果。因此,寶寶接種疫苗時間不能提前。例如,接種秋季腹瀉的預防針,在春天接種是無法起到防御效果的;接種流感預防針,則應在春天接種,因為此時感冒的幾率較大。此外,有些預防針需三歲才接種,就不能提前到一歲。

4. 寶寶接種后反應的注意事項。

寶寶接種的疫苗是一種菌類、疫苗,對寶寶神經和身體有一定刺激。會使寶寶全身或局部產生一定的反應,但不是絕對的。父母在帶寶寶接種疫苗前,應了解接種不同疫苗的注意事項以及接種后的反應。常見的接種不良反應有發燒、嘔吐、腹瀉、濕疹、頭痛、惡心、胃口不佳、煩躁哭鬧等。

5. 寶寶不能接種預防針的情況。

寶寶患有嚴重的器官性疾病(如心臟疾病、肺部結核、肝病、腎病等疾病)、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癔癥、腦部發育不全、嚴重的驚厥疾病等)、腸胃不好、嚴重缺鈣或缺鐵、佝僂病嚴重、新生兒先天敏感體質(如麻疹、哮喘等疾病)或出生時已具有免疫力缺陷,正在接受智力治療等情況時,不宜接種預防針。例如,寶寶正在接受腎上腺皮質激素、放射性治療、化學療法等,不能接種。

總之,在寶寶接種疫苗前,請務必咨詢醫生,了解接種不同疫苗的注意事項以及接種后的反應。遇到問題時,請及時就診,并在下次接種時告知醫生上一次接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