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喂養需從按需到按時,如何平穩過渡?
根據嬰兒的生長發育規律,在剛出生的階段,按需喂養相對較好。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嬰兒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可以逐漸過渡到按時喂養。那么,如何實現從按需喂養到按時喂養的轉變呢?
首先,剛出生的嬰兒往往需要按需喂養。這意味著,在給嬰兒喂奶時,并不是根據固定的間隔時間作為參考,而是根據嬰兒和媽媽的需求來決定。當嬰兒餓了,就給嬰兒喂奶;當媽媽感覺奶水漲了,也可以給嬰兒喂奶。這是因為,嬰兒在快速發育階段,消化及其他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如果按照固定的時間間隔給嬰兒喂奶,有可能讓嬰兒在真正饑餓的時候沒有奶吃,而在吃飽的時候,又要強行忍受,這對嬰兒的健康發育是不利的。
此外,嬰兒的吸吮刺激也會促使媽媽體內分泌出更多的泌乳素,從而為嬰兒提供源源不斷的乳汁。當媽媽感覺奶脹的時候,可以讓嬰兒吸一吸,以緩解奶脹,降低因乳汁淤積而導致乳腺炎發生的可能性。
一般情況下,嬰兒的產奶量與嬰兒對奶的需求量之間會逐漸趨于一種供需平衡的狀態。當嬰兒頻繁地想要母乳,甚至不到半個小時就要吃一次時,就有可能不是餓了,而是尋求乳頭帶來的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按時喂養,不能讓嬰兒養成這種頻繁吃奶的壞習慣。
按時喂養也需要注意時間要求上不能過于苛刻。例如,原本讓嬰兒間隔兩小時吃一次奶,但當嬰兒在1小時50分時感到饑餓時,就需要靈活掌握。
此外,在嬰兒出生后的3個月左右,他們的胃腸道發育和胃容量都有所上升。每次吃奶的量也會逐漸增加,兩次喂奶的時間間隔也會增加,吃奶逐漸變得有規律起來。這時,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建立規律的喂奶習慣,以實現按時喂養的目的。

在嬰兒出生后的2-4周,嬰兒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進食規律。媽媽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嬰兒的進食信號,比如嬰兒饑餓時的表現。這是從按需喂養向按時喂養的過渡階段。大約在出生后的3個月左右,嬰兒的胃腸道發育較為成熟,每次吃奶的量也會相應增加。兩次喂奶的時間間隔也會增加,吃奶逐漸變得有規律。這時,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建立規律的喂奶習慣,以實現按時喂養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