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寶寶健康秋季盾牌:探索秋季養生之道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秋天最常見的疾病。老人和小孩是秋季感冒的易感人群。秋天氣候變化大,尤其在季節更替時,氣溫變化大,晝熱夜涼。寶寶活動量大,呼吸道粘膜不斷受到冷暖空氣的刺激,抵抗力減弱,早晚受涼極易使寶寶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表現為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病情加重時還會導致肺部感染。對策:春季要注重保暖,秋天氣溫變化大,要適時增減寶寶衣服。讓寶寶多喝溫白開水,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預防感冒。加強戶外活動,耐寒鍛煉從秋始,適當的有氧鍛煉可使寶寶逐漸適應溫差,加速身體新陳代謝,增強寶寶的抵抗力。當寶寶活動后出汗時,不要馬上脫掉衣服,更不要站在風口,或直接對著電風扇或空調吹風。
流感 秋季是流感病毒多發季節。流感潛伏期短,一般為1-2天。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流涕、四肢酸痛等癥狀,部分病例可并發肺炎等。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為防止流感,應減少到公共場所或空氣混濁場所,保持空氣流通。寶寶接受小兒流感疫苗接種可增強對病毒免疫力。
秋季腹瀉 秋天容易發生秋季腹瀉。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之間是小兒秋季腹瀉的高發季節。患兒的年齡大多在2歲以下。輪狀病毒是小兒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原體。嬰幼兒胃腸道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酶的活性較差,致使腸道負擔重。通常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呈稀水樣或蛋花湯樣,常伴輕或中度脫水及代謝性酸中毒。為防止腹瀉,應避免給寶寶吃過冷、過生的食物,避免食用過甜和油膩食品,杜絕生吃水產品。在腹瀉流行季節,避免接觸患秋季腹瀉病的孩子。如寶寶患秋季腹瀉,應立即隔離治療,并妥善處理大便。患病后應喂寶寶稀粥、面條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進食肉類,不可喝果汁、蜂蜜,否則加重胃腸道負擔。及時給腹瀉寶寶補充口服補液鹽。
哮喘 秋天特別干燥,早晚溫差大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誘發哮喘的常見過敏原為花粉、灰塵、魚、蝦、海鮮、牛奶、油漆、以及藥物如頭孢、青霉素等。此外氣候變化或情緒變化能誘發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引發哮喘的原因之一。臨床表現為寶寶晨起時或運動后咳喘明顯,病情加重時會出現氣急、口唇發紫及鼻翼扇動現象。為防止哮喘,要避免寶寶與過敏原的接觸。保持房間通風、干燥,注意居室衛生清掃。寶寶玩具要定期清洗。對狗(貓)毛過敏寶寶的家中不要養寵物。寶寶在運動后不要過于勞累。如寶寶出現哮喘癥狀,應及時就診治療。
急性腎炎 急性腎炎也是寶寶在秋季容易生的疾病。與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或皮膚化膿性感染密切相關。扁桃體炎常常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在體內可以產生抗原,抗原抗體起免疫反應時可導致急性腎炎。發病初期可表現為低燒、頭暈、嘔吐、食欲減退。為防止腎炎,要加強寶寶身體鍛煉,增強體質。寶寶要注意皮膚衛生。防止寶寶被蚊蟲叮咬以及皮膚感染。寶寶尿液的異常情況。患腎炎的寶寶要及時治療,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攝入過多的鹽以減輕腎臟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