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帶脫落的護理注意事項:如何避免感染并促進愈合
新生兒臍帶護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出生后的10天左右,臍帶會自然脫落。然而,家長仍需注意保持寶寶肚臍的干燥,避免盲目接觸水。那么,新生兒臍帶脫落后多久可以接觸水呢?接下來,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新生兒臍帶脫落的大致時間
大部分新生兒臍帶脫落的時間在出生后7-10天,一般2周以內。如果寶寶臍帶遲遲未脫落,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就診,查找原因,并進行治療。
在臍帶脫落的過程中,家長需認真觀察臍帶殘端的變化。當臍帶殘端變硬、變黑時,若與尿布摩擦時有少許出血,家長無需過度擔心。但如果寶寶臍帶有明顯發炎,應立即帶寶寶上醫院。
臍帶脫落后,家長應避免讓寶寶臍部沾水。等到肚臍干燥后,再嘗試接觸水。臍帶剛脫落時,會有透明的血性分泌物流出。若碰到生水,消毒不及時的話很容易感染成黃色,膿性的分泌物。
新生兒臍帶護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 保持肚臍肌膚絕對干燥
盡量避免讓寶寶觸碰水,保持干燥。洗過澡后,洗過后要留心擦拭,用棉簽或75%的酒精擦拭消毒,避免再次感染。同時,保持通風,不要用尿不濕覆蓋。
棉簽選擇新生兒專用的,一頭比較小,方便清潔徹底。
2. 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當寶寶臍帶剛脫落后,家長要格外注意。此時很容易被摩擦后發紅發癢。換尿不濕時,可以將尿不濕折疊一下,露出肚臍部位,只遮蓋腰際以下的部位。摩擦過大容易使臍帶殘端的破皮出血,造成二次感染。
3. 減少外界刺激
在日常護理中,媽媽們習慣用爽身粉或身體乳來給寶寶擦拭干燥的身體,盡量避開肚臍部位。容易造成感染或形成局部肉芽腫,不利于臍帶殘端的自然愈合。
4. 做好清潔工作
每天用75%碘伏擦拭,早晚各一次。擦拭用一只手輕輕提起臍帶結部位的細繩,另一只手快速并充分擦拭臍帶處,盡量擦拭全面,包括與肉連接“臍窩”的位置。擦拭后用無菌紗布包扎或肚臍貼固定,防止感染。
新生兒臍帶的6大異常情況及應對措施
一、臍炎
臍部流水或有膿性分泌物,臍輪皮膚紅腫或去除臍窩痂后有膿性分泌物,臍部分泌物有臭味。應對方法: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還需用抗生素治療,應去醫院檢查。若有發熱、精神弱、吃奶差者,應警惕有無敗血癥,需緊急求醫。
二、臍濕疹
因過敏因素引起肚臍及周圍皮膚的皮疹,表現為丘疹、糜爛、滲出及脫屑等。應對方法: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涂氧化鋅油等方式治療。
三、臍疝
臍部有一圓形或半圓形腫物,哭時增大,安靜時恢復,手指探入可觸到根莖部的邊緣。這是臍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攏,腹壓增高時,腹膜、腸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應對方法:小的臍疝在1歲以后會自愈,或用膠布加壓法固定,大的臍疝需要2-4歲后進行手術治療。
四、臍肉芽腫
臍帶脫落后,如果臍根部的創面受異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會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組織,表面濕潤,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應對方法:應及時就醫,醫生會用硝酸銀燒灼搔刮局部或電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無效,應手術切除。
五、臍茸
臍帶脫落后,創面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像黏膜一樣的腫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稱臍茸。臍茸給你肉芽腫不同,它是腸黏膜組織,為胚胎時期卵黃管的殘留物,臍茸的治療方法與肉芽腫相同。
六、臍瘺
臍帶脫落后,臍正中有黏膜樣物,中心有孔,有腸內物流出,并帶有臭味,周圍皮膚發生糜爛,此為胚胎時卵黃管與臍部相通,卵黃管未閉合殘留所致。假如寶寶的臍帶2周后仍未脫落,要仔細觀察臍帶的情況,只要沒有感染跡象,如沒有紅腫或化膿,沒有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出,就不用擔心。
上一篇:
廣州哪家醫院做試管嬰兒成功率最高?
下一篇:
寶寶輔食添加攻略:如何科學喂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