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成長過程中,身體發育迅速,大動作不斷涌現,如爬、滾、走等。在這些
坐起、爬行、走路,這些“大動作”被稱為成長發育的里程碑。因而也被父母們時刻關注。別擔心,跟隨“綠燈放輕松,紅燈要警惕”原則,就可幫助寶寶成長。
大動作紅綠燈
坐起、爬行、走路,這些寶寶的“大動作”被稱為成長發育的里程碑。因而也被父母們時刻關注。別太擔心,跟隨我們的“綠燈放輕松,紅燈要警惕”的原則,就可以幫助寶寶健康長大。
鄰居家的寶寶和我家寶寶的月齡相當,但他已經開始邁步走路了,我家寶寶怎么還沒學會走路呢?”“只有5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會坐,會不會影響骨骼發育呢?”寶寶的行為發展,無論過慢或過快,都會令爸爸媽媽擔憂。其實寶寶大動作的發育過程中有些很明顯的表現,讓你輕松辨別出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危險的。
翻身
“翻身”是小寶寶人生中最早的“大型”自主運動。不過,也有很多寶寶不經過翻身運動的階段,就直接進入了下一個行為發展階段。因此,不會翻身,并不一定代表寶寶的行為發展出現了障礙。
綠燈: 對寶寶來說翻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通常在他5~6個月時,身體各部分的發展已經成熟,再加上反射反應,便能很輕松地主動翻身。
翻身的發展歷程為先從俯姿翻為仰姿,再由仰姿翻為俯姿,有時候寶寶累了,翻到一半就側臥著不動,像是等著你去幫幫他。
紅燈: 寶寶在翻身時,如果手總是內旋到身子下面,就要多加注意,可能是因為他的手臂兩側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所致,最好能帶到醫院,請專業醫生做診斷。
你可以這樣幫助寶寶:
光靠自己的摸索,寶寶很難掌握翻身的技巧,爸爸媽媽可以給他一些小幫助,比如用手將寶寶的頭握住慢慢地轉,由上往下帶動身體的轉動,或者用雙手抓住寶寶的腳,慢轉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帶動身體的翻轉。
坐起
坐是寶寶發育的必經階段。寶寶坐得穩了,表示他的骨骼發育、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漸漸趨于成熟。
綠燈: 通常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半坐的姿勢,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并以雙手在兩側輔助支撐。一般來說,寶寶從6 6個半月開始學會獨立的坐姿,但是坐一會兒就會倒向兩邊,而且需要爸爸媽媽幫他重新坐起來。等到了八九個月大時,寶寶就能不需任何幫助,自己坐得很穩了。
紅燈: 如果寶寶到了7個月還沒有想坐起來的意愿,或是到了八九個月時還無法坐穩,自己掌握不了平衡,最好帶他到醫院檢查。有些寶寶坐著時背脊會產生突出的情形,可能代表著寶寶太瘦了;如果發現在背脊突出處有皮膚顏色異常的狀況,就應該去醫院檢查了。
${FDPageBreak}
你可以這樣幫助寶寶:
一般來說在寶寶4個月左右,父母可用手支撐寶寶的背部、腰部,讓他維持短暫的坐姿。到了六七個月時,父母可在寶寶的面前擺放一些玩具,引誘他去抓握玩具,漸漸練習放手之后也能坐穩。
爬行
爬對于發展寶寶的平衡感很有益處。同翻身一樣,不是所有寶寶都一定要經歷爬的。
綠燈: 大多數寶寶在8個月左右時開始學習主動向前爬,而且爬的姿勢也多種多樣。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以手腳并用的移動方式,而且通常是向后退的距離比向前的多。到了中期,寶寶慢慢會用手肘往前匍匐前進,而且腹部貼著地面,只是速度慢了點,看上去像一只可愛的小蝸牛。最后的完成階段大概在九十個月大時,寶寶身體能慢慢離開地面,采用兩手前后交替的方式,開始順利地往前爬行。
紅燈: 有些寶寶在爬行時總是用一條腿爬行來帶動另一條腿的方式,或者總是用坐姿向前爬,這時爸爸媽媽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寶寶的肌肉神經或大腦發育出現問題的信號,要盡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你可以這樣幫助寶寶:
寶寶學爬的過程比起其他動作似乎要漫長一些,所以爸爸媽媽要耐心地引導他,比如讓寶寶趴下,把你的掌心貼住寶寶的腳心,然后有規律地推動寶寶的兩條小腿,讓他感覺爬的動作。
站立
站是走的準備期,寶寶在學會了站及走之后,其活動能力會比之前增加好幾倍。
綠燈: 通常,寶寶在8個月大左右可由扶持而慢慢學習站立,9個月時能攀扶著家具站起來,到了10個月大時就可獨立站立。
紅燈: 如果寶寶到了1歲半還不能自己站立,就要帶他到醫院檢查。另外爸爸媽媽對寶寶的X形腿和O形腿也要加強警惕,雖然寶寶到了兩歲這些現象就能慢慢恢復正常,但如果一直這樣,就有缺鈣和缺維生素的可能,你可以提前咨詢醫生,按醫生的指導幫寶寶慢慢糾正。
你可以這樣幫助寶寶:
做一些加強腿部力量的練習,讓寶寶站得更穩。
1.仰臥起坐: 讓寶寶仰躺,爸爸媽媽拉著寶寶的雙手讓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重復進行,可增強寶寶肌肉的力量。
2.蹬腿運動:爸爸媽媽從寶寶腋下將其抱起,讓寶寶在爸爸媽媽身上彈跳,如此可促進寶寶腿部的伸展。
行走
走路對寶寶來說是個重要標志,走路正常的寶寶說明他的骨骼、肌肉發育以及平衡、協調能力都很正常。
綠燈: 寶寶走路分四部曲:
10~11個月: 寶寶一旦能自己站穩,就會迫不及待地想邁出第一步。
12個月:寶寶不停地蹲-站-蹲-站,他用這些動作加強自己腿部肌肉的力量,訓練身體的協調性。
13~14月: 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走得很好,還時常大膽地放開手走上兩三步,自己找找平衡的感覺。
15~18月: 寶寶已經能行走得很好,爸爸媽媽要小心那些和寶寶同高度的東西,別磕碰到寶寶。
紅燈: 如果兩歲后寶寶走路還是跌跌撞撞,總摔倒,可能是骨架結構或控制平衡感的小腦出了問題,要帶他去醫院檢查。如果從學走路開始就出現跛行,可能是單側髖關節脫位,要馬上去醫院。
你可以這樣幫助寶寶:
按照寶寶走路各個階段的特點,引導他學習走路。但不要太超前,寶寶還沒站穩就強行讓他向前走,只會適得其反。另外,寶寶學走路時安全最重要。
醫生提醒我們
常會遇到前來咨詢有關寶寶行為發展問題的新手爸媽,他們尤為關注寶寶的發展速度與同齡孩子之間的表現差異。寶寶的身心發展既存在規律性,也具有個體差異。因此,把不同情況的孩子放在一起做比較,這樣的做法似乎沒有什么意義。為人父母,應該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并為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空間。幫助寶寶發展他的大動作固然是好,但要以寶寶的意愿為前提。如果寶寶出現哭鬧、反抗,說明他不喜歡你這樣,或者他還沒有能力做到你想要的效果。這時你就要停止你的行為。
上一篇:
張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