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是指人淹沒于水中,可能因為水中污泥和雜草堵塞呼吸道,或者因反射性喉、氣管、支氣管痙攣引起窒息。溺水者臨床特征包括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心跳微弱、四肢厥冷、血壓下降或測不到、上腹部膨隆、雙眼結膜充血,甚至可能心跳停止。

每年因溺水死亡的兒童不可計數。因此,家長有必要為孩子上一堂安全課,教授孩子如何在玩水時保持警惕,以及如何在溺水者受傷時進行自救和救援。

首先,對于不熟悉水性或誤入水者,落水后不要驚慌,應保持頭腦清醒。正確的自救方法是采取仰面位,頭頂向后,口向上方,盡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以便呼吸。呼吸時,呼氣宜淺,吸氣宜深,則能使身體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搶救。

其次,對于會游泳者,若因小腿腓腸肌痙攣(抽筋)而致淹溺,應保持鎮靜,及時呼救求得援救。

同時,自己應將身體抱成一團,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氣,再把臉浸入水中,將痙攣(抽筋)下肢的拇趾用力向前上方抬,使拇趾蹺起來,持續用力,直到劇痛消失,痙攣也就停止。

第三,救護者應保持鎮靜,盡可能脫去外衣褲,尤其要脫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對于筋疲力盡的淹溺者,救護者可從頭部接近;對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護者應從背后接近,用一只手從背后抱住淹溺者的頭頸,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邊。

救援時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緊抱纏身而雙雙發生危險。如果被抱住,應放手自沉,從而使淹溺者手松開,以便再進行救護。

最后,出水后醫療急救。先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雜草、嘔吐物等,打開氣道。隨后將淹溺者腹部置于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頭部向下,按壓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內的水倒出,但不可因倒水時間過長而延誤復蘇。對呼吸、心搏停止者應迅速進行心肺復蘇,盡快行口對口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等120急救人員來到后入院進一步治療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