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醫學協會擁有一份基于科學方法的“寶寶睡商評估體系”,旨在為非醫學專業父母們提供科學評估寶寶睡眠質量的方法。該體系分為0-3個月齡及3個月齡以上兩個版本,每個版本設有多項指標,從“寶寶睡眠時間”、“醒來次數及動作”以及“白天反應”等方面來判斷寶寶的睡眠質量。家長根據寶寶的表現,對照各項指標,得出總分后,即可判斷寶寶的睡眠質量。

據調查,嬰兒睡眠的持續時間對成長至關重要。夜間睡眠中斷次數較多或睡眠中斷時間較長的寶寶,白天醒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耐煩,甚至影響情商發展。若醒來次數達3次以上,或長時間都不能重新入睡,就需要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針對這一問題,世界睡眠協會專家Liborio Parrino表示:“之所以關注嬰幼兒睡眠質量的判斷方法,是因為嬰幼兒無法自我表達,父母判斷嬰兒的睡眠質量存在一定難度。”根據一項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對于科學判斷寶寶睡眠質量的方法,79.66%的媽媽表示“僅僅知道一點”,甚至“完全不了解”。日常生活中,她們僅憑個人感覺來判斷寶寶睡得好還是不好。

目前,參與調查的媽媽們認為65.77%的人認可通過“夜醒次數”來判斷睡眠質量,然而他們忽略了寶寶早上醒來的表現也是重要參考。例如,僅有43.69%的媽媽知道早上起來摸摸紙尿褲是否干爽可以了解寶寶睡眠是否被尿濕打擾,僅有36.58%的媽媽知道觀察寶寶“早上醒來寶寶的表情”是這項判斷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