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媽媽都為寶寶總是嘴里含飯不咽而感到煩惱。其實,寶寶含飯不咽并非罕見,很多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那么,為什么寶寶含飯不咽呢?作為父母,我們能否理解?

首先,寶寶含飯不咽其實是在向我們“抗議”。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讓我自己吃吧:寶寶一歲后就開始學習進食,但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吃得過多會餓著,于是就一直喂他,剝奪了寶寶獨立進食的權利。然而,這樣做既剝奪了寶寶的用餐樂趣,又剝奪了他在嘗試獨立進食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2. 口感問題:一些媽媽可能因為營養問題而忽視了食物的口感。她給寶寶吃糊狀或稀的食物,認為這樣可以有利于消化,不需要咀嚼。然而,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開始討厭這些食物,于是開始含飯。

3. 身體發育:總吃糊狀和稀的食物會導致寶寶面部肌肉發育不良。牙齦發育差,齲齒、蟲牙等疾病都可能發生。這些做法還影響寶寶的腸胃和消化道健康,導致食欲不振、飯量減少,甚至出現嘔吐等不良飲食習慣。

4. 口型成長:由于缺少咀嚼,寶寶口型發育不良,導致面黃、體瘦等現象。

5. 性格和心態:長期喂飯使寶寶從小缺乏自立、自理能力,依賴性強,缺乏自信心。這可能導致抑郁、不快樂等不良性格。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糾正和調整自己的喂養方式和觀念,幫助寶寶戒除壞習慣,重建其對吃飯的信心與熱情。此外,及時看醫生,解決腸胃、消化道問題,確保寶寶能獨立進食。

同時,要尊重和滿足寶寶的需求,讓他們多戶外活動,增加熱量的消耗,營造良好的進食氛圍。此外,要教育孩子自己進食,不要強迫孩子進餐,可以分餐加餐(少吃多餐),按照孩子的年齡需求來喂養,重新建立飲食好習慣。

總之,父母要關注寶寶的進食問題,尊重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讓他們健康成長。